本報訊(記者王帥薇通訊員檀雪)近日,沿著砂石搭建的簡易車道,記者走近信都區龍泉寺鄉老莊窠橋。焊接聲、切割聲、錘打聲此起彼伏,工人們正在澆筑橋基,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老莊窠橋位于信都區將軍墓川、漿水川、路羅川三川交匯處。在今年夏季的一場強降雨中,巨大的水流涌過這里,導致橋體西側引道被沖毀70多米。
“主要水毀部分在橋梁引道,我們不僅要加固橋基,還征求水務部門水利專家意見,結合防洪治導線,設計出增設5孔空心板橋的重建方案,在增強橋梁承載力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抗災能力。”信都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路書海說。
該橋所在的抗大路是信都區山區百姓出行的重要通道。經排查,在洪災中共有水毀23處,包括路基及擋墻防護沖毀、擋墻坍塌、路基掏空,邊坡防護沖毀,路面鼓包等情況。
“結合水毀程度、對群眾生產生活影響程度等因素,我們對部分路段進行第一時間修復。”路書海介紹,在部分水毀嚴重路段,他們修建臨時便道,采取設立警戒線、半幅通行等方式進行搶通,短短3天時間,抗大路就恢復了通車。
信都區交通運輸局根據各級道路損毀情況,積極申請災后重建項目。組織工作人員分組下沉到各受災村鎮,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在制定恢復方案時,結合群眾需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水毀道路、橋梁進行優化設計,提升道路抗災能力。
據統計,信都區公路水毀恢復重建項目共計147.182公里,受損橋梁65座。目前,經過緊鑼密鼓推進,抗大路水毀修復工程已實現進場開工;其他農村公路、橋梁水毀工程已完成勘察設計,預計在年底前陸續進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