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擁有生物醫藥企業200多家,創新好藥越來越多;
唐山高新區展示中心展出的機器人,個個身懷絕技;
吸引阿里、騰訊等一批領軍企業布局,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建成規模全國領先;
…………
河北緊緊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部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以科技創新為主導,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華藥,新中國制藥工業的搖籃。邁入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新賽道,老牌國企持續刷新成績單——
歷時17年研發上市的中國首個重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單克隆抗體奧木替韋單抗注射液,是河北首個獲批上市的國家一類生物藥;重組乙肝疫苗CHO細胞能夠快速產生免疫,且免疫持久性好;濟脈欣、吉賽欣、吉姆欣等生物技術藥物在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
華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肖明建表示,華藥確定了以抗感染、免疫調節等領域為主要研發方向,以新型疫苗、抗體、細胞因子等品種為重點開發門類的創新生物藥前沿研發整體策略,爭做生物醫藥產業領跑者。
新質生產力,“新”的核心在于科技創新。
面對發展大勢,河北不猶豫、不觀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部署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提升產業能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這是協同創新的持續加力。
在河北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烯草酮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運轉。“這條生產線由蘭升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烯草酮連續化生產。”公司技術總監郭慶春說。
京津科技創新要素密集,是一座創新“富礦”。河北省攜手京津聯合打造6個重點創新產業鏈,共同開展氫能、釩鈦、中醫藥等領域重大技術攻關,并不斷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有效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蛙跳”現象。今年1至9月,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64.7億元,同比增長50.8%。
這是蓄勢未來的戰略布局。
推動中國星網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組建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瞄準5G拓展應用和6G研發應用,打造全新的“空天信息+”產業業態……一個來自太空的“新藍海”,為雄安新區產業發展帶來無限想象。
面向未來,“潮”頭起舞。河北在雄安新區、石家莊、廊坊、張家口等地布局發展空天信息、前沿新材料、綠色氫能等6個未來產業方向,積極推動未來產業場景應用和迭代示范。
這是著眼前沿的“換道超車”。
10月19日,河鋼浦項汽車板合資項目竣工投產。該項目生產負責人李青說:“我們生產的鋅鐵合金汽車板產品,厚度在0.3毫米至2.3毫米之間,最高強度能達到980兆帕,結實得就像薄薄的指甲撐起一頭大象在上面跳舞。”
今天的創新科技,孕育著明天的“產業地標”。河北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布局“補短板”和“鍛長板”并重的創新鏈,不斷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實現新發展。
營造良好發展生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西山腳下,一條高性能陶瓷集成電路產業鏈正在孕育。
10月27日,位于鹿泉經開區的鹿泉通信技術創新中心揭牌,鼎瓷電子、軍特電子、烽瓷電子等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陸續入駐,實現從基礎材料、陶瓷加工、系統級封裝到設備分機的完整產業鏈。
龍頭企業牽引,產業聚鏈成群。
電子信息產業是石家莊市著力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依托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等龍頭企業,該市聚集1600余家上下游企業,形成了以半導體材料、芯片設計制造、高性能電子陶瓷封測為主的半導體產業和以專網通信、衛星導航、應急通信為主的網絡通信產業。
新質生產力,“新”的關鍵在于培育新產業。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
作為傳統制造業大省,河北把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起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體系。
前瞻布局,明確集群發展“路線圖”。
出臺《加快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大力推進“986”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形成完善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構建各具特色、錯位發展、與京津深度協同、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格局。
平臺賦能,加速匯聚創新要素。
著力建好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謀劃布局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目前,河北共建有省級以上科研平臺1399家,已成為匯聚創新要素、推動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
拓展應用,構建產業發展同心圓。
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目前已發布礦山勘探與應急巡查、氫儲能綜合集成應用等一系列場景清單,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場景解決方案,促進新技術快速轉化、新產品快速推向市場。
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的牽引下,一條條產業鏈正縱向成鏈、橫向成網,助力集群內企業加速跑。
今年7月,中國聯通(懷來)大數據創新產業園正式運營。產業園中建設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算力高效調度示范”項目,該項目共規劃了1萬余架標準機柜,將承接中國聯通全國算力總調度任務。
“云”上發力,數字河北風景正好。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51萬億元,占GDP比重35.6%,數字經濟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日益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
放眼全省,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足、帶動作用大的優質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涌現,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前三季度,河北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其中,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增長1.8倍,光電子器件制造增長44.9%,高鐵設備、配件制造增長25.9%。(河北日報記者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