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心城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
溝頭泉噴珠吐玉盡展生態之美
本報訊(記者籍明泉)秋日的溝頭泉汩汩噴涌,水流清澈,葦草繁茂,水鳥不時映入眼簾。“現在每天都有好多游客來玩,我感到特別自豪。”市經開區武家莊村村民宋升達說。
溝頭泉位于市經開區的東汪鎮,武家莊村、前晉祠村、華莊村將這口泉圍在中央。“我們剛剛監測的溝頭泉的水位是59.30米,較去年同期上漲了0.5米,地下水位埋深是2.67米,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43米,水域面積和水位均達到近3年最高水平。”邢臺水文勘測研究中心邢南勘測隊副隊長張猛介紹。
由于地下水位強勁回升,不僅是溝頭泉,黑龍潭、百泉以及七里河等河流湖泊水位也持續上漲。作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我市堅持“節、管、調”并舉,“引、蓄、補”發力,中心城區地下水位實現持續回升。據市水務局通報顯示,今年8月,我市中心城區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03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2.24米,連續26個月實現同比回升,升幅高于全市均值。
地下水回升受降雨量、生態補水影響,更與精細管理密不可分。我市深入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全社會節水,嚴控地下水開采,累計關停(管控)各類取水井39579眼,實現超采區年取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的非農取水戶在線計量監控全覆蓋。我市積極構建水系水網,形成引江、引黃、引衛多條調水線路,年均引調外來水量約6億立方米,統籌推進城鎮、工業、農業生活水源置換工程。同時還推進河渠連通,全面實施“河、庫、渠”蓄水工程建設,統籌利用引江水、水庫水、外域水等多種水源,有效回補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