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創新,讓中醫藥煥發新生機
——我市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郭文靜通訊員王世峰陸倩
我市中醫藥文化積淀深厚,發展優勢明顯。近年來,相關部門不斷豐富文化產業生態體系,抓好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塑造起扁鵲中醫藥文化品牌形象。在文化加持、產業賦能下,中醫藥煥發新生機。
即將開幕的第二屆扁鵲文化節是展示傳播我市城市魅力的平臺,將進一步擴大扁鵲文化品牌的宣傳力和影響力,助推我市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注重傳承與弘揚中醫藥文化融入城市肌理
作為扁鵲文化的發祥地,內丘中醫藥資源得天獨厚,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我市從實從深挖掘扁鵲文化并予以全面詮釋,中醫藥文化建設也同步扎實有效開展。
實施中醫藥文化發展“扁鵲計劃”,著力打造扁鵲中醫藥文化品牌。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級中醫藥文化示范醫院4家、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家(內丘扁鵲廟),省中醫藥強縣1家(內丘縣)。
尤其重視特色扁鵲中醫藥文化傳承弘揚,相繼出臺若干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先后舉辦中國內丘醫祖扁鵲學術思想傳承發展大會、第三屆全國中醫藥文化大會等系列活動,搭建“扁鵲文化節”全國中醫藥文化交流平臺。
為使傳統中醫藥文化更加接地氣,我市多措并舉提升群眾認同和接受度。每逢節假日,在內丘扁鵲十大弟子游園,都有孩童聽家長講述扁鵲行醫故事;通過觀賞電影《神醫扁鵲》、閱讀《華夏醫祖扁鵲》《圖說扁鵲》等系列書籍,從中領略扁鵲文化精神內涵……
與此同時,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正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我市打造邢棗仁、扁鵲四季餅、潤玉酸棗汁等為代表的養生食品飲品,推出以中醫陶瓷拔罐、中醫陶瓷刮痧器、鵲神藥石灸等為代表的生活實用品,產品一經上市就受到消費者青睞。
現如今,我市已建起縣縣有中醫院、鄉鄉有國醫堂、村村能看中醫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中醫藥文化浸潤到城市肌理,逐漸融入百姓尋常生活。
產業提質增效讓中醫藥文化迸發新活力
對文化最好的發展是創新和轉化。對中醫藥來說,取得更大發展的關鍵在于產業。中醫興必先中藥興。根據規劃,我市將持續開展中藥材提質增效行動,強力推進百億級中藥材產業工程建設。
據悉,我市將全鏈式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推進中藥材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內丘道地藥材酸棗仁產地倉建設,實現酸棗仁的種植、科研、檢測、交易、倉儲、加工、銷售等全程可追溯。鼓勵中藥材加工企業積極開展GAP和GMP認證,推動農產品向藥品轉變。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大力發展健康文化旅游產業,持續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發展百億級中藥材產業,這樣的底氣何來?縱觀我市完整的中醫藥產業鏈,從中藥材種植、加工到中成藥的研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都已具備一定基礎。同時,近年來,以中醫藥與現代農業融合為重點,以產業集群建設為抓手,我市全力推動中藥材產業擴規模、提質量、創品牌,初步形成“一區一帶”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格局,即以內丘、信都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百里酸棗產業帶和以巨鹿為核心的東部平原金銀花產業種植區。
產業優勢不僅在于產業基礎,更在科技創新,在于專業人才。我市大力實施“扁鵲人才”計劃、“名醫來邢”工程。已建成一批國醫大師和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累計培養傳承人200余名,形成了覆蓋老中青三代人的傳承隊伍。中醫傳承創新隊伍及相關科研技術的應用,使推進百億級中藥材產業工程底氣更足。
“康養+”融合發展讓中醫藥文化落地有聲
歷久彌新的“中藥香”如何才能讓近者悅、遠者來?我市的主要發力點是加快發展中醫藥康養旅游產業,通過吸引更多人來邢享受高品質康養旅居生活,實現扁鵲中醫藥文化傳播最大影響力。
從市衛健委獲悉,我市先后出臺《邢臺市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等文件,從制度層面全方位推動中醫藥康養發展。把中醫藥康養融合發展納入各地重點招商目錄,圍繞“醫祖扁鵲健康邢襄”,抓好大集團和領軍企業的引入。注重挖掘特色,在丘陵地區,重點抓好扁鵲廟、紅石溝、邢襄古鎮等康養度假區建設,開展高品質融合發展區創建工作,打造“康養度假美邢臺”。
眼下,圍繞中醫藥康養融合發展,我市打造出一系列組合產品項目。依托扁鵲廟、九龍峽等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太行山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以鵲山湖濕地、抱香谷、紅石溝等為依托,融合中醫藥康養旅游,建設網紅打卡地。在中醫藥產地,結合中藥材種植,開發一批集種植、觀光、度假、康復等為一體的“太行泉城康養谷”項目。在旅游景區,將中醫藥康養和服務納入景區規劃,建設一批中醫藥食療館,推出一批中醫藥康養邢臺國宴菜單等,打造“美麗邢臺美食會”。
“我市加大‘康養+’開發挖掘力度,積極推動康養產業與中醫藥文化、現代文旅融合,培育出醫養康養、旅游、文化體驗等多元業態,突出打造一批融合發展精品項目,推進中醫藥文化在邢臺落地生根。”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楊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