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區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美麗家園——
深耕文明沃土遍開幸福之花
本報記者孫建偉通訊員位靜麗
一個個陣地創新服務、一次次活動成風化人、一件件實事惠及民生……連日來,南和區廣大干部群眾自覺踐行“厚樸善美、勤奮自強”的邢臺城市精神,開展公益服務貼心暖心行動,不斷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做強志愿服務品牌、提升民生服務水平,讓城市建設更加有品質、有溫度,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整合資源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1937年‘七七’事變后,白公素烈士在家鄉組織農民抗日武裝……”近日,在南和區白公素烈士紀念館,“小小宣講員”白子凡正在向大家講述革命先烈白公素的革命事跡。白公素烈士紀念館于2022年列入南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我們依托白公素烈士紀念館,打造沉浸式講解,讓紅色歷史故事更加平易近人。”東三召鄉相關負責人郭曉晴介紹,白公素烈士紀念館設緬懷廳、事跡廳、紅色影像館、展望廳等,讓人們通過參觀,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
據了解,南和區在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覆蓋的基礎上,整合打通區域各類資源,打造文明實踐特色陣地點位,使文明實踐深入到基層老百姓身邊去,做到全面開花。目前南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聯合各單位拓展了南和區科技館、白公素烈士紀念館等3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同時,南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志愿服務與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通過推動中小學校與文明實踐陣地合作,培養一批“小小宣講員”。他們利用課余、閑暇時間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進行宣講,激發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推動文明實踐和文明創建行動走深走實。目前,南和區“小小宣講員”已發展到100余人,為志愿服務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內涵和文化魅力。
道德銀行弘揚時代新風尚
“在我們村當志愿者不僅能留美名還能積分得實惠,這一季度我掙了195分,剛從村里‘道德銀行’兌換了一袋大米、一壺油和2袋洗衣液。”日前,在南和區河郭鎮趙牌村,被評為該村第二季度最美志愿者的趙飛拿著剛兌換的禮品后高興地說。
“我們采取反向扣分和正項加分對村民進行‘道德評議’,設置了‘遵紀守法’‘孝老敬親’‘樂于奉獻’‘誠實守信’‘鄰里和睦’等6個方面36項正面指標和“鄰里糾紛”等7項負面指標,引導群眾知曉該做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南和區河郭鎮趙牌村黨支部書記李進國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季度月底定期召開由村“兩委”干部、紅白理事會成員、道德評議會成員共同參加的評定會議,根據群眾每季度所得積分評選“最美志愿者”“星級文明戶”等,并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道德銀行”宣傳欄、“百姓議事廳”和道德紅黑榜等平臺進行“晾曬”,讓群眾把先進榜樣轉化為崇德向善的生動實踐,激勵大家養成好習慣、形成好家風。同時,借助道德模范榜樣力量,該村還組建了“幫大嫂”志愿服務團隊,圍繞環境衛生、孝老敬親等方面每月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志愿服務規范化常態化發展。
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南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鼓勵群眾做好事,成立“道德銀行”,參照銀行存兌業務流程,村民在“道德銀行”注冊開戶,成為“道德銀行”正式“儲戶”,用積分制激勵村民積德行善,弘揚向上向善時代新風尚。
精準居家服務暖人心
在開展公益服務貼心暖心行動中,南和區還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施醫療服務提升行動,讓群眾有“醫”靠,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現在醫護人員定期上門服務,根據實際情況為我愛人定制了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計劃,我們家人非常滿意。”南和區郝橋鎮西徐莊村村民程風雷的愛人徐校剛說。
程風雷今年44歲,因急性腦干出血不能行走,一直靠管路維持營養輸送,常年戴有尿管臥床養病,生活無法自理,洗澡、進食等均需家人協助。今年4月,南和區醫保局為程風雷申請了長期護理險居家護理服務,并聯系居家護理定點服務機構愛晚紅楓醫養服務公司行政人員上門收集申請資料。經專家鑒定,程風雷順利通過長護險申請,公示期過后,該公司專業護理團隊第一時間上門服務,征求家屬照護需求,為程風雷量身定制了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計劃。
徐校剛連連夸贊政策好,“以前在醫院換尿管、胃管,不僅費用高,關鍵去醫院不方便。現在護理團隊的醫生定期來更換,又方便又省錢,真是解決了一項大難題。”
據了解,南和區在居家護理過程中為患者開啟全流程居家服務,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定期上門進行醫療和生活護理,對失能人員進行中醫養生及康復指導、心理疏導、用藥指導等,讓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目前,南和區居家服務團隊有近百名醫護人員,服務居家患者近千名,每月上門服務近7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