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林)“現在申請、報銷工傷醫藥費用,兩個月去一次安置中心就行,省事又省心。”原市水箱廠職工王五星今年69歲,年輕時因工傷患病需要常年吃藥。今年年初,全省啟動工傷醫療待遇網上申報程序,市國有企業職工安置服務中心服務一科科長楊麗手把手幫助王五星填寫相關信息,并幫忙到市人社局跑辦手續,幫助他報銷醫藥費用4000余元。
據介紹,全省啟動工傷醫療待遇網上申報程序后,市國有企業職工安置中心發現,其服務管理的輪胎廠、車輛廠等6家破產企業賬戶缺少工傷申報模塊,工傷職工醫藥費不能正常報銷。對此,該中心高度重視,以點帶面,全面摸排服務管理的58家市屬國有改制破產企業,將“坐等職工咨詢”變“上門服務職工”。加班加點整理信息,對涉及12家企業的43名工傷職工,明確專人一對一服務,并會同市人社局積極協調省人社廳為我市6家市屬國有破產企業賬戶統一增設工傷申報模塊,對其余6家企業賬戶逐一進行完善,有效保障工傷職工權益。
今年以來,該中心共為4名工傷職工解決后續治療、更換假肢等輔助器具費用近7萬元。其余39名工傷職工,中心將根據個人報銷需求進行逐個幫扶。
“四型市直機關建設”活動開展以來,市國有企業職工安置服務中心聚焦主責主業,全力做好職工群眾關心關愛工作。該中心主任袁哲表示,他們將持續貫徹落實“四型市直機關建設”活動要求,始終把做好職工服務工作擺在首位,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為職工群眾解決一批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當好職工群眾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