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文靜)作為一名國家級科技特派員,13年來,市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關越主動扎根基層,開展果樹、花卉、中藥材新技術、新品種推廣,通過科技助農,讓科技成果“長”在土里、“富”在農家。
7月一天的早上,關越從市區驅車前往寧晉、內丘進行科技助農幫扶指導。上午,在寧晉縣民旺種植專業合作社,她仔細查看了今年新嫁接的櫻桃新品種生長情況,與果農交流櫻桃接穗的嫁接方法及管理技術。下午,在內丘縣扁鵲藥谷、信都區綠林種植專業合作社,查看知母、黃芩、射干等中草藥的生長狀況,與種植戶詳細講解這幾款中草藥的種植要領。
腿勤,四處輾轉“把脈開方”是關越的日常。農忙時節,為減少農民往返路程、提高工作效率,她就主動前往各地入戶進行技術培訓、答疑解惑、宣傳農業政策。其中,重點結合各地實地情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有針對性地開展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中藥材栽培管理新技術、果樹綠色病蟲害防控等現場指導,而且每次都會將留有自己電話號碼的農業種植知識手冊發放給對方。
從事科技助農行業,也讓關越養成每天查看天氣預報的習慣。每當顯示即將有大雨或大雪等惡劣天氣時,關越都會第一時間給農民兄弟發微信,提醒他們注意防范,并詳細告知防護措施。
“引導農業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打通科技到農村的‘最后一公里’,這是一項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談起做科技特派員的經歷,關越滿懷感慨地說,她將堅持用自己所知所學為農民支招解難,切實助其增產增收。2023年,關越榮獲邢臺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