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全力開展洪災受損文物古跡保護修繕工作
受強降雨影響,河北省部分地區近日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出現不同程度損毀。連日來,河北省各級文物部門針對文物因災受損問題,實地查看受災文物損毀情況,分門別類進行排查,核實統計受災情況,組織編制搶險加固方案,采取搶險加固措施。
記者從保定淶源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了解到,烏龍溝城堡南門外墻坍塌長約15米、高約10米,塌落的泥土磚石堆積在村里小路上。獨山城城堡城墻出現南北兩處塌毀。
保定淶水縣境內一些明長城也出現坍塌。據淶水縣文保所所長楊鋼城介紹:“淶水縣九龍鎮大龍門村長城城堡是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因暴雨出現50多米坍塌。河北省文物局派出工作人員現場勘察,正在研究搶修加固方案。”
保定市淶水縣九龍鎮一段長城因暴雨而出現損毀。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位于保定高碑店市的開善寺處于河北蘭溝洼蓄滯洪區內,其中,大雄寶殿是重要的遼代木結構古建筑。在洪災中,開善寺整體被水淹。河北省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受災較重的開善寺,省文物局已安排專家進駐現場,采取應對措施,及時排除險情,最大程度減少文物受損。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館長楊樹表示,受臺風 “杜蘇芮”影響,邢臺市信都區西部山區出現持續強降雨,漿水鎮河東村抗大供給處舊址、川林村抗大青年連舊址、南口村李呈瑞舊居、前南峪村抗大總校舊址等抗大舊址房屋,出現墻體坍塌、滲水、墻體裂縫等不同程度受損。為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工作,他們成立排查小分隊排查舊址群安全隱患,對舊址房屋坍塌、漏水、滲水等情況進行分類整理匯總,并將相關情況上報上級文物部門,尋求搶險保護建議。成立項目申報小組,對舊址受災情況進行匯總上報,爭取專項修繕資金。
邯鄲市峰峰礦區文物保護人員在水浴寺石窟查看文物受損情況。(受訪者供圖)
記者從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和廣電旅游局了解到,受連續強降雨影響,當地11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文物保護點出現變形、滲水、積水、坍塌等不同程度損壞,其中包含磁州窯遺址、響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等3處國家級文保單位。
峰峰礦區文化和廣電旅游局副局長段曉亮表示,目前,已將受損情況上報給河北省文物局和邯鄲市文物局,爭取資金修復文物。在此期間,他們采取清理、防護等措施排除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險情,密切監視險情變化,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邯鄲武安市有20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武安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李王生表示,午汲鎮的胡家祠堂為邯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屬于清代建筑,暴雨過后屋頂出現漏雨現象。冶陶鎮冶陶古閣屬于武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次暴雨中出現屋檐瓦片脫落、漏雨現象。像這樣的情況出現有50余處,正在進行巡查記錄。對于損毀不嚴重的文物已經開展加固修復,損毀嚴重的向省、市文保部門上報損毀情況,等待專家實地查看并給出修復意見后進行修復保護工作。(記者王昆、齊雷杰、楊世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