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高敏)稱籽重、量株高、量穗長、匯總分析調查數據、撰寫試驗報告……連日來,寧晉縣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站長張文杰抓緊篩選優良麥種。
“育種,不勤奮不行,其實,做任何事,都需要勤奮。”張文杰說,他對“厚樸善美、勤奮自強”城市精神中的“勤奮自強”感觸特別深。
張文杰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兒時,父輩們勤奮勞作的場景深深影響了他。中學時代,他勤奮學習,考入農業院校。在家里并不富裕的情況下,他自費訂閱農業科技報刊,把從報紙上學到的知識用于自家農田管理。
1993年,張文杰大學畢業后分配至大曹莊農場,成為一名技術員。此后,他更加勤奮鉆研農業技術、培育優良農作物種子。
高溫影響小麥生長發育,嚴重年份可導致小麥減產三分之一以上。1999年,張文杰團隊使用中國農業大學耐熱種質資源和育種技術,開啟耐熱品種選育之路。
要從數以萬計的籽粒中選出品性最好的種子,從穎殼、葉片顏色的變化上了解小麥生長情況,得對小麥了若指掌。為此,酷暑,他頂著烈日守在田里,觀察哪個株系抗干熱風能力強。雖然選育的是耐熱品種,但也要兼顧抗寒性,寒冬,他在地里一蹲就是四五個小時,一株株觀察,一項項記錄。
育種是創造新的基因組合,工作極為繁瑣,每個環節都要認真細致,出一點差錯就會讓多年的研究化為泡影。為了確保數據準確,張文杰常常蹲在田里,認真觀察每一穗籽粒性狀,精細到麥殼上的絨毛等情況,都要一一記錄。
歷經22年,張文杰帶領團隊參與完成的“小麥耐熱基因發掘與種質創新技術及育種利用”項目獲評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受到表彰。這是邢臺市近年來首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目前,作為項目應用成果的“嬰泊700”憑著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好,成為我省主導品種之一。
張文杰表示,今后將更加勤奮自強,培育出產量更高、抗性更強、品質更好的農作物品種,為糧食安全插上自主可控的種子“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