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府衙片區文商旅項目工程前期征拆工作有序推進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王宏雁)從襄都區南長街辦事處獲悉,日前,順德府衙片區已啟動簽訂拆遷協議,正有序推進前期征拆工作,為接下來實施的順德府衙片區文商旅項目工程打下基礎。該工程是我市古城保護“十大工程”修復任務之一。
順德府衙遺址位于清風樓以北、順德路以東,原襄都區政府大院及附近區域。據史料記載,該遺址最初為隋代邢州刺史府,唐代曾為王府,先后經歷紀王李慎、魯王李靈夔兩代王,晚唐至金代為節度使府。元、明、清三代為順德府府署。
目前,順德府衙遺址已勘探面積2000余平方米,清理現代基礎100余平方米,清理清代文化層400平方米,出土清代瓷片近百片,其中帶款瓷片十余片,擬發掘區目前正在搭建防雨棚,待完工后正式開始布方發掘。
順德府衙的設置是在建立郡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元代初進行修建時可稱得上為“甲他郡”的上等府治。至今,在府衙片區內,仍保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一是古時文人士大夫雅集之所,明清古城內最高的地標建筑“清風樓”;二是全國現僅存三座之一的“道德經幢”。此外,在府衙西側還有“古邢臺”碑刻一處。據記載,戰國時期趙國以邢為據,在邢國宮殿的基礎上建立的信宮,在信宮中設置了檀臺,檀臺煙雨在明清時期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實施順德府衙片區文商旅項目工程是激活古城、落實名城保護的最佳突破點,將全面帶動古城整體升級以及區域文化旅游開發價值大幅度提升。”襄都區古城開發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