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檀雪)信都區冀家村鄉禪林寺村位于西部深山區,雖然發展傳統農業受限,但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建平的帶領下,干部群眾深挖紅色資源、土地資源、農產品資源、旅游資源等,仍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幅20%以上。李建平也因此成為“厚樸善美、勤奮自強”城市精神的詮釋,獲評邢臺市“鄉村振興好支書”。
李建平立志當好鄉村振興領路人,多次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講技術傳經驗,推動蘋果、板栗豐收豐產。為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在發展傳統農業項目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他引導和鼓勵村民發展香菇種植,投資350余萬元發展香菇大棚,在已建完5個大棚基礎上,今年又新建7個香菇大棚以及2條種植菌棒生產線,并建有一座冷庫。
去年香菇行情好轉,價格比往年翻了一番,香菇供不應求,既增加了集體收入,又帶動了20余位村民在家門口致富。據李建平介紹,今年將繼續擴大規模,計劃投資130萬元用于打造集香菇生產、初加工于一體的基地,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該村龍池溝山場面積達1萬余畝,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空氣清新,山清水秀。考慮到森林資源豐富,李建平決定帶領村民利用生態資源發展旅游經濟,與邢臺市翊達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龍池溝開發協議,有序打造禪林寺及周邊村發展新的增長點。
“今后,我們將繼續錨定豐富旅游業、帶領村民增加收入目標,全力促成龍馳谷康養綜合體項目,發展農業大棚、食用菌種植項目,推進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帶動村集體富裕、農民增收。”李建平滿心憧憬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