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書》在我市廣大市民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講好邢臺故事 傳承邢臺文化
本報訊(記者馬維勇、籍明泉)連日來,《關于積極參與支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行動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在我市廣大市民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身體力行、攜手并肩,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契機,主動熱情講好邢臺故事,帶頭傳承繁榮邢臺文化,用實際行動加快提升城市軟實力,譜寫古城新篇章。
以團結東大街、開元路、建設東大街、新華路為邊界圍合而成的區域,被確定為邢臺古城府城和關城,是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域。這讓位于核心區域的25號布袋院管理員董秀菊滿懷期待。“市里和區里在推進實施‘文化興市’戰略過程中,大力推進古城修復,加快‘好南關’商業片區建設。推進布袋院活化利用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董秀菊說,眼下,25號布袋院修繕工程已經收尾,具備內部展陳進場條件,離正式對外開放更近了一步。她將盡自己的努力,保護好布袋院資源,助力延續城市文脈。
“《倡議書》一發布,我們就第一時間轉發到相關微信群里,讓名城申報與保護工作家喻戶曉。”襄都區塔林社區黨委書記趙妍表示,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宣傳和推介邢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家都是受益者,都應該主動了解、帶頭宣傳邢臺歷史文化,維護古城歷史風貌,用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并支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加快提升古城形象,讓更多人認識邢臺、了解邢臺。
邢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在世代相傳中滋養了巍巍太行山、濃濃泉城情。“開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不僅會全面提升邢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將對全市文化旅游事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墜子戲仝家班第三代傳承人仝寶恩說,他們將積極響應倡議,秉承“愛國忠藝、國戲傳承、服務人民、守正出新”的家訓,繼續弘揚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創作更多優秀作品。
“邢臺市擁有3500年建城史,被譽為‘燕趙第一城’。”旅居德國的市民宋茜常向國外友人這樣介紹自己的家鄉邢臺。看到《倡議書》中“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等內容后,她表示十分贊同,會一如既往積極主動宣傳邢臺歷史文化,支持家鄉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清風樓、府前南街、北大街所在的邢臺古城府城和關城,在家鄉時我就常去,古城、古樹、古橋是我兒時記憶的一部分,家鄉歷史故事,我也正在講給更多朋友們聽。”宋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