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孫建偉)“小區的車棚里能充電,大家不用再高空‘飛線’充電了。”日前,在襄都區自然城小區車棚里,多輛擺放整齊的電動自行車正在充電,社區居民對小區新裝的充電樁非常滿意。今年,我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把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加裝充電樁設施列入必改內容,逐步緩解小區居民電動車停放和充電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6個小區新增充電樁492處、充電端口5700余個。
“不僅開展‘飛線’規范管理,我市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抓,把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作為不斷順應民意、改善民生的過程,高標準推動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常態創建。”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創建工作格局持續得到鞏固和提升。
把群眾放在心上,把實事抓在手上。各部門圍繞基礎設施、市容環境、社區治理、文明養犬等15個重點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硬核舉措。老舊小區改造、環境衛生整治、交通秩序提升等民生問題持續、深入、全域推進解決。文明城市創建持續守正創新、提質升級。
從細節著眼、從實處入手。287家市、區直單位(企業)包聯幫扶無物業小區;市政部門修復破損道路1.2萬余平方米、路燈2800多盞;市區正在打造的15條宣傳標語精品街道扮靚城市空間;全市住宅小區高空“飛線”充電安全隱患排查規范管理實行每日銷號推進;推進校園周邊環境優化,規范管理學校周邊重點部位3600多個;規范“一盔一帶”管理,設置治理不佩戴頭盔專項點位39個、常態點位28個……全市文明城市創建機制建設、力量整合、數字化運用、推進力度以及群眾的組織動員等,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文明城市創建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如門前五包、機動車非機動車規范停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必須堅持惠民利民的創建宗旨,鉚足干勁,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問題導向,以最快的行動最實的舉措補齊短板漏洞,廣泛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到創建中來,強化文明意識,形成人人關心、人人監督、人人支持的氛圍,合力推進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向縱深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