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發展合力、聚焦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
我市全面提升開發區能級和水平
本報訊(記者馬維勇)仲夏時節,在位于邢臺經濟開發區的龍星智能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們鉚足干勁,全力以赴趕進度。
“2萬平方米的廠房已基本建好,一期項目馬上竣工,計劃7月初試投產?!表椖靠偨浝砼碛衿礁嬖V記者,項目預計總投資6億元,分兩期建設,全部投產達效后,年產值約7.5億元。
眼下,在全市開發區,這樣繁忙的生產和建設場景比比皆是。今年以來,我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歷史性機遇,重點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快完善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全面提升開發區能級和水平。
我市實施開發區提檔升級專項行動,印發《解放思想奮發進取推動開發區提檔升級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專項行動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措施以及組織保障,制定了開發區營業收入、高新技術企業和發展績效三年提升目標,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創新和項目引進、加快實施簡政放權、營造就業創業環境、堅持綠色集約發展等5個方面21條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推動政策、資金、人才向開發區傾斜,產業、項目、要素向開發區集中。
市財政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邢臺市開發區提檔升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邢臺市標準、質量、品牌“三位一體”助推開發區提檔升級十五條措施》,市人社局出臺《推動2023年開發區提檔升級專項行動15條措施》……各級各部門多措并舉,匯聚起聚焦項目建設、加快創新引領的發展合力,確保全市開發區提檔升級專項行動落地落細。
我市強化重大項目引進,圍繞25個重點產業鏈,以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和重大標志性項目、行業龍頭項目建設為突破,建立開發區項目落地服務專班,精準施策,確保項目建設見實效。在不斷完善“兩不見面”審批改革基礎上,落實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最大限度精簡審批環節。積極搭建各類創新平臺,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截至目前,全市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合計達366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109家,創新主體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