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綠景美小黃河
本報記者周林通訊員 劉麗
小黃河景觀。 周林、劉麗攝
小黃河發源于信都區南石門鎮大石頭莊西北的馮山(也稱“封山”)南麓火石崗和張果老山一帶,屬滏陽河水系支流。市區段長約8.5公里,流域面積163.54平方公里。
清清的河水呈“幾”字穿城而過,河畔垂柳隨風輕擺,河水中魚兒嬉戲,串聯在沿河兩岸的景點公園,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綠色風韻。在小黃河中段,元街東口處建有一座石牌坊,上寫一副對聯:郭守敬觀天測地睿智冠廣宇,王本固疏浚堵流德惠澤鄉梓。下聯說的就是王本固修小黃河的故事。
《邢臺縣志》《邢臺縣水務志》中記載,明朝萬歷年間,邢臺遇大水。王本固知道后,當即上書神宗皇帝。皇帝誤把王本固奏折中的“黃水”二字看成“黃河”,即刻責成工部、戶部籌集費用,組織人員治水。自此,此河便被稱為小黃河。
綜合治理臭水溝變綠色長廊
小黃河屬季節性河流,20世紀60年代以前,河水還算充盈,可60年代后,小黃河基本斷流。歷史上,小黃河一直承擔著我市的水源地、行洪道等多項功能,在邢臺的城市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住在小黃河邊的老人王會君回憶道,20世紀60年代以后,河水少了,隨著城市的發展、工業的崛起,在小黃河沿岸出現了一些工礦企業,幾近干涸的小黃河受到污染。
“治水”,勢在必行。1983年7月,小黃河棉紡廠北側段修筑河堤護坡長800米。之后,我市對小黃河煤炭四處圍墻南側河道狹窄處進行了開挖拓寬。1999年,幾經研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退污還清、三年治理”的目標。為使小黃河改造得更美,更有人文性,工程啟動前,我市請來了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天津市政工程設計院的專家、成都市政工程設計院的專家,就小黃河改造進行專門研討。
三年內,我市治理小黃河一期自勝利路至小黃河與茶棚溝交匯處,并完成了小黃河交匯處至鐵路橋段河道治理。2002年,小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榮獲首屆“河北人居環境獎”。近年來,我市又治理了小黃河南大郭村西至勝利路段及開元路至牛尾河交匯處。
之前,小黃河主要水源為沿河兩座污水處理廠處理的中水,且僅能供應部分河道。為了讓水流起來、動起來、活起來,我市實施生態補水項目。2018年,小黃河成功引入南水北調水源、朱莊水庫水源,小黃河結束源頭干涸的歷史。目前,小黃河水源主要為朱莊水庫水源,日補水量約1萬立方米。小黃河水位由8座橡膠壩、4座溢流堰(閘)來調控水位,平均水位1米。
擴水增綠景觀游園增添生態之美
“您嘗嘗這個油桃,不甜不要錢。”“小米煎餅,剛出鍋嘞。”“薄外套,現在便宜了啊。”一大早,冶金路東側、小黃河北岸的元街早市就已經喧騰起來,商販和市民們熱情地聊著。
元街是我市小黃河“退污還清、三年治理”中規劃的景觀設計。當年,我市請來文化名人,請他們結合邢臺歷史文化,進行沿河兩岸的景觀設計。就這樣,如今我們看到的元街、十星相聚公園等一批人文景觀出現在工程設計中。
近些年,隨著環境治理加強,城市品位提升,小黃河舊貌變新顏,成為一道風景線。
南大郭流域連續建有6個觀光亭。過了勝利路,河道漸寬,兩邊垂柳婆娑。冶金路以東,北面是元街早市,每天早上都游人如織,特別熱鬧,飯館店鋪均為仿古建筑。在守敬北路路東,黃河園以紀念古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的天文成就為主線進行設計,是一處集天文學、仿古建筑和傳統龍文化為一體的游園。
“要想持續營造城區河道的碧水景觀,就必須精建細管,下足繡花功夫。”市城管局河道管理中心業務科科長高宇說,為保證水體質量,河道管理中心堅持嚴查入河排污口,河道沉積物隨時清理,增加河道水面垃圾、雜物的打撈頻次,確保河道“有水、水清”成為常態。
河長發力 讓一灣清水永續長流
“自河長制實施以來,水質明顯好轉。”作為小黃河鄉級河長,不論寒暑,市城管局河道管理中心袁偉朝每天對管轄河段巡查一遍,并將巡河情況記錄在河長制APP上,實現巡河軌跡實時上傳。
近日,他在巡河中發現小黃河守敬橋兩側,部分河底有不同程度的沉積物。為保證河道水系景觀,小黃河養護隊采取了由上到下、分段實施的方式對河道沉積物進行清理。目前,小黃河元街段已清理完成,并進行了補水。
河道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市持續開展的“河長制”管理模式。
“以往河長巡查,看的是環境衛生及設施設備,現在河長更關注的是河道的全要素提升。”市城管局河道管理中心主任何鵬說,目前,市城管局設置了市、縣、鄉三級“河長”管理模式。
為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持續提升小黃河河道精細化管理水平,市城管局實行“一河一長、一長多員、一員一段”的管護模式,上下聯動常態化巡河,使城區河道河河有人管,段段有人看,不斷加大整治沿河“四亂”問題,發現問題協調督辦,跟蹤落實。
我市河道管理中心還對小黃河實行“一河一策”管理,河長定期巡查和巡查員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并協調相關部門解決所轄地區河湖管理保護、水資源、節水、防汛、河道垃圾、違法排污、違章建設等問題。
記者手記
一座城市有水而活,因水而美。小黃河承載了太多邢臺人的情感與記憶。退污還清、擴水增綠、“開源”活水,回顧近年來小黃河生態環境治理的過程,就是我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從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的臭水溝到波光瀲滟、綠色濃郁的生態帶,小黃河的華麗蝶變令人驚嘆。
微風拂柳滿眼綠,清水灣灣碧波漾。沿小黃河漫步,一幅“水清人秀、綠樹紅花、生機盎然、詩意棲居”的景象映入眼簾。然而,這并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河流治理,依舊任重而道遠。要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推進治水護水齊頭并進,努力擦亮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太行泉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