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臺激勵政策推進質量強市建設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侯東杰 通訊員 張健
強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讓“邢臺制造”更具品牌價值,讓“邢臺標準”更具話語權威,全力打出高質量發展“組合拳”,加快建設標準領先、品牌聚集的質量邢臺……近日,《關于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的實施意見》印發實施。
該《實施意見》共24項舉措,其中6項“真金白銀”的激勵措施,凸顯邢臺鼓勵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力度。該《實施意見》是邢臺市開展質量強市建設以來,出臺的獎勵覆蓋面最廣、額度最高的專項激勵政策。
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
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每年組織5家以上企業參與河北省企業標準“領跑者”評價。對獲得發布的企業在省3萬元資金支持的基礎上,我市再給予3萬元獎勵。
加強先進標準研制,對主導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在省每個項目分別資助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基礎上,我市每個項目再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主持起草的企業,積極爭取省資金支持,分別給予20萬元、15萬元、10萬元。對承擔國家級、省級“系列技術標準創新族”的產業鏈企業,在省20萬元資金支持的基礎上,我市對每完成1個相應級別的標準化項目,分別給予20萬元、3萬元獎勵。
助推標準化示范建設,對承擔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的產業鏈企業,在省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資金支持的基礎上,我市對每完成1個相應級別的標準化項目,分別給予20萬元、3萬元獎勵。對在邢臺設立國際、全國、河北省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并承擔秘書處工作(滿一年)的單位,分別一次性資助50萬元、30萬元、5萬元。
創新質量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質量水平
鼓勵引導我市主導產業重點培育企業,全部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應用適合企業發展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全面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建立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規范。到2023年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部設立首席質量官。
結合我市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特點,全面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幫助小微企業開展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等三大體系提升,每個縣(市、區)每年至少培育5個以上優秀案例。到2025年,幫扶小微企業不少于300家。
開展“邢臺工匠”選樹、勞動和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培訓、質量管理創新、質量改進提升等活動,引導激勵企業職工練就工匠本領,培育更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勞動模范和優秀工匠。
加強科技賦能引導全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提升
結合邢臺科技與產業發展基礎,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和25個重點產業鏈, 開展質量領域基礎性、原創性研究,組織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群體突破。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落實研發費用支出稅前加計扣除政策。針對行業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在市級科技計劃中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我市企業與國內外大院大所、龍頭企業合作,在邢臺轉化一批高水平成果,形成一批重大戰略新產品,打造一批新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場景,單個項目在市科技計劃中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支持工業設計中心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且設計作品被應用到企業取得經濟效益(含增加值、產值、稅收)的分別給予50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獲得IF國際設計金獎、紅點之星、紅點至尊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金獎的,每項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示范企業),積極爭取省100萬元資金獎勵,達到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標準的,再給予100萬元資金獎勵。
強化質量基礎支撐全面提升服務能力
組織企業積極創建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和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對獲批籌建的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積極爭取省500萬元資金支持。到2025年,我市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達到9家。
圍繞5個主導產業、25條重點產業鏈、4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開展產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行動,建立一批急需的先進計量標準,為“邢臺制造”提供計量測試服務。到2025年,建立、提升改造社會公用計量標準4項。
深化“質量服務企業行”活動,組織更多的質量專家和技術機構深入企業主動服務,活動范圍向規模以上企業和中小企業延伸。2023年開始,每年服務企業600家以上。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推動邢臺品牌影響力提升
加強邢臺品牌培育,探索區域公共品牌、開展制造業高端品牌和農業品牌培育,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到2025年,打造15個農業區域公用品牌、12個農業企業品牌、10個高端農產品品牌,重點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加強對我市縣域特色產業聚集區幫扶指導,積極參加“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創建工作,對每家新獲得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的積極爭取省50萬元資金獎勵。
另外,還將完善監管機制,全面提升執法效能。深化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和“打假保名優”等專項行動,強化對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品牌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