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高敏)綠茵場、紅跑道,晏家屯中學操場上,同學們盡情奔跑競技。“以前,學校操場是土渣操場,一陣風就遍地‘狼煙’,籃球場是水泥地面,我們運動時得非常小心,如果摔倒極易受傷。”八年級273班高藝家說,有了新操場,他們可以撒歡了。
襄都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侯云奎說,好的教育,意味著有好老師和好的軟硬件環境。
近年來,襄都區教育局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改善全區辦學條件,全面建成標準化雷鋒小學,完成三義廟等5所小學教學輔助用房建設,長信小學和晏家屯中學操場改造,平安小學、建設路小學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購置,區二幼等4所改造提升項目,實施網絡千兆進校,百兆進班工程,建成全區智慧教育管理平臺,打造逸夫小學等四所智慧校園示范校,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久前,該局榮獲2021年度邢臺市“爭創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十佳集體。
“五年級數學下冊中《找次品》一節難度大。如何講解有助于同學們理解掌握?年初,我們和三中附小的老師一起研討。”南陳村小學數學老師奚志英說,兩校開展多次教研活動,在激烈的討論中解決難題,在碰撞中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該局強化教學研究和過程性指導,觀摩課堂教學,指導教研活動,開展課后交流,組織培訓講座,著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77位教師獲市級優質課,有9名教師獲省級優質課,7所學校、13個學科被認定為邢臺市中小學學科科研教研基地學校和邢臺市優勢研究學科。
叮鈴鈴……放學鈴聲響起,馬路街小學六二班的高姿涵并沒有急著收拾書包回家,而是先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業,后到學校口才社團學習。“我爸媽是上班族,放學時間和下班時間存在‘時間差’。為解決我們的煩惱,學校開辦課后托管服務。”高姿涵說,通過在社團學習,她多次登上全國朗誦大賽舞臺宣講紅色故事,并獲得全國一等獎。
襄都區教育局積極回應群眾需求,以“作業+特色”為基本模式,全面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全區57所中小學全部開展課后服務,全區小學生參與率達94.6%,初中生參與率近100%,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了校園,解決群眾“三點半”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