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楊煜興)日前,市政府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交通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技術水平居全省先進行列;基本形成“邢臺5124出行交通圈”(中心城區至衛星城0.5小時通勤,與所有縣城1小時通達,中心城區及所有縣城與京津冀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4小時覆蓋)和“邢臺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規劃》明確了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主要任務。
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具體將著力構建內外互聯的“四縱四橫”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建設和完善提升邢臺綜合客運樞紐、清河高鐵客運樞紐、邢臺褡褳機場、邢臺東站4個綜合客運樞紐;規劃布局“2+1+4+N”綜合貨運樞紐體系;規劃建設邢臺市多式聯運綜合運輸樞紐、邢臺褡褳機場臨空經濟區物流港2個多式聯運綜合運輸樞紐;建設沙河市鑫通鐵路物流園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德龍鋼鐵、邢臺鋼鐵和謀劃建設沙河玻璃園區、中鋼邢機等4個多式聯運樞紐;規劃形成“三縱兩橫”(“三縱”為京廣客專、京雄商高鐵和石邢邯城際,“兩橫”為邢衡城際、邢濟—邢介城際)快速鐵路網布局;開展邯黃鐵路延長線及沙午鐵路升級改造方案研究,提升邯黃鐵路至邢臺沙河、邯鄲武安貨運能力;建設德龍專用鐵路線、邢鋼搬遷鐵路專用線(邯黃鐵路威縣支線)、沙河鑫通物流鐵路專用線;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推動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2000人以上行政村通雙車道、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等。
強化交通運輸支撐能力。將加強軌道交通、公路客運樞紐與城市公交網絡系統有機整合;推進公交專用通道、快速公交、慢行交通等設施建設;推動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2000人以上行政村通雙車道公路、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市內和市際間對接路、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以及老舊公路提級改造、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聯網路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支持電商和物流企業向鄉鎮農村延伸;加快大運河、沿太行山旅游風景道建設,完善沿線景觀、驛站等配套設施;鼓勵交通基礎設施與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健全工業園區、開發區交通網絡;做好交通運輸與郵政有機銜接,支持在鐵路、機場、客運站等交通站場建設郵政快遞專用處理場所、運輸通道、裝卸設施等。
提供高水平運輸服務。將大力發展“行李直掛”“徒手旅行”等服務,推進行李聯程托運“一站到底”;打造以快速、大容量、高效率的高速鐵路和航空為主的城際出行體系;推廣在電子公交站牌、互聯網信息平臺等發布公共交通實時運營信息,優化換乘引導標識;推動鐵水、公鐵、空陸等聯運發展,重點發展集裝箱、半掛車等標準運載單元,積極參與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推動專業物流創新發展,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優化城市末端快遞配送中心布局,推進城市社區和村鎮終端集貨配送網絡設施建設,完善智能收投終端和末端公共服務平臺,規范末端投遞;加強重要商品儲備,加快建立應急物流體系;支持市內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和純電動商用車等客貨運裝備等。
打造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將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實現施工、管養智能化;加強智慧交通信息服務,在手機和車載終端推廣應用智慧交通信息軟件,促進智慧出行;積極推行運用電子客票、二維碼、生物識別信息等新媒介,促進交通、旅游等各類信息充分開放共享;推進廢舊設施設備、施工材料、路面舊料等綜合利用,促進郵政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加強循環利用;統籌交通線路、樞紐等設施布局,集約利用土地、通道線位等資源;深入推進營運車輛污染治理,全面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I/M制度),強化在用汽車排放檢驗與維修治理,推進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M站)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