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坑塘“變身記”
本報記者王帥薇通訊員武學兵
依依綠柳環繞著一頃碧波,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幾十只白天鵝悠閑自得地游弋著。近日,位于寧晉縣河渠鎮北陳村東南角的池塘成了村民們茶余飯后、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這里原是個臭水溝,垃圾遍地,一到夏天蚊蠅亂飛,又臟又臭。”家住坑塘附近的村民周聚來說道。
北陳村先后投入十余萬元,開展垃圾清理、浮游生物打撈、黑臭水體修復、綠化護坡整修、排瀝功能整治、設置防護圍欄等行動,對村內納污坑、廢舊坑塘進行了全面整治提升。此外,北陳村還實行水域對外承包,探索“坑塘+養殖”新模式,村民依托坑塘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形成了生態調節、村民受益、集體增收的好局面,打造出了坑塘治理的河渠“新樣板”。
北陳村是河渠鎮“坑塘”治理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河渠鎮將農村坑塘治理作為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力求把坑塘治理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相結合,著力提升全域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目前,該鎮已經全面落實“坑長制”,各村明確專人負責坑塘管理維護工作。全鎮30多處坑塘四周均已安放分類垃圾桶,同時安裝監控攝像頭50多處,通過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加強坑塘日常管護,確保既要“治得好”,又要“維持住”。
同時,該鎮盤活利用廢棄窯坑等稀缺建設用地資源,變“廢棄坑”為“聚寶盆”,吸引高新技術企業落地建廠,最大限度發揮其經濟社會效益。
據悉,位于河渠鎮大召村村西一處廢舊窯坑,荒廢多年,無人問津。今年年初,鎮政府通過平整土地,成功引進一家高新技術企業。
該項目總投資1.3億元,達產后預計年產智能高效吹膜機400臺,智能高速制袋機200臺,營業收入3億元,納稅2600萬元,就業崗位150余個。
河渠鎮黨委書記李奇峰表示,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坑塘治理為重要抓手,同步推進農村廁改、污水治理、街巷提升等人居環境領域重點民生工程,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