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林通訊員張健)從外資行政許可業務日辦結到縮短發明專利審批周期,從科學精準監管到包容審慎監管,從品牌興企到標準促企、質量強企……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穩預期、激活力、促幫扶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舉措,全力破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難點痛點。
截至6月底,全市凈增市場主體3.73萬戶,省定目標完成率78.03%,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79.85萬戶,為穩住經濟和就業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圍繞“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針對外資企業行政許可,該局減環節、減流程、減時限,加快辦理速度。今年以來,全市169件外資行政許可業務均實現當日辦結。聚焦市場主體創新需求,積極爭取中國河北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支持,3月份以來,全市22件發明專利僅用50天取得授權,審批周期較過去縮短80%以上。聚焦市場主體降本減負需求,持續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大力清理轉供電環節不規范加價行為,為企業“松綁減負”。
圍繞“管出公平、管出質量”,嚴格監管守牢安全底線。堅持科學精準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探索推進信用監管,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免打擾”。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圍繞省局66項輕微違法事項免罰清單,探索“首違輕微不罰”“無心之過免罰”等措施,以行政指導、告誡約談等梯次監管方式代替行政處罰。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特殊行業、重點領域,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全市市場秩序持續穩定向好。
圍繞“服務出效率、服務出實惠”,幫企助企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市場主體技術幫扶需求,圍繞全市13個特色產業100家重點產業鏈企業,在標準制定、認證認可、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等方面提供精準幫扶。率先在全省制定出臺《重點產業鏈品牌賦能助力計劃》及全市品牌戰略發展規劃,依托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國家品牌網,遴選100家優勢企業,組織專家團隊把脈問診。今年以來,全市新增注冊商標1.03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達到14.64萬件,較去年同期增長21.2%,中國馳名商標達到43件,位列全省第三;國家地理標志商標26件,位列全省第四。堅持標準促企,全市共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84項、行業標準65項、團體標準51項,獲得省級企業標準“領跑者”8家。堅持質量強企,幫助37家重點龍頭企業建立計量管理體系,制定“政府質量獎”梯次培育計劃,全市共有46家企業省、市政府質量獎。堅持融資助企,用好、用活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職能,分產業鏈、分批次開展商標專利質押融資銀企對接、校企對接活動80多場,全市商標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3.75億元,位列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