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加速突破 內生動力有效激發
襄都區:開創首善之區科創新城文化名城新局面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張明明)7月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喜迎二十大·邢臺新跨越”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襄都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襄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今年發展思路和“十四五”發展規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襄都區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2億元,年均增長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7%。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也呈現出新變化——動能轉換邁出新步伐、城區面貌實現新變化、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高質量發展激發新活力、民生事業得到新發展。
三次產業協同發力,比例為0.5∶34.6∶64.9。一產實現“特色化”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二產實現“鏈條化”發展,形成煤化工、氫能源兩條主導產業鏈。三產實現“優質化”發展,著力打造城市經濟引領區。
爭取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示范點26個;探索開創一系列便民措施,經驗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瞄準京津冀產業紓解轉移,簽約引進“大好高優”項目148個……該區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并舉,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突出項目建設主題主線,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穩定、生態環保三條底線,實現動能轉換、活力聚集等八大突破……圍繞該發展思路,今年,襄都區加快中央和省市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半年,簽約項目21個,協議總投資97.2億元。爭列省、市重點項目32個,總投資116.6億元。
“十四五”期間,襄都區將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全面開創“首善之區、科創新城、文化名城”新局面——抓項目,促發展;抓產業,育動能;抓城建,夯基礎;抓生態,優環境;抓實事,惠民生。將以旭陽經濟開發區提質擴容為契機,打造更高效率、更高品質的經濟開發區。發揮中煤旭陽“鏈主”企業作用,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實現“十四五”期間園區營業收入翻番,再造一個“旭陽園區”。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十四五”期間實現“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