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維勇 通訊員韓佳星)提升組卷報批質效,進一步加快供地速度,全面推行交地即交證……連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出臺支持政策、盤活存量用地、壓縮審批時限等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俊生表示,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將緊緊圍繞保護資源、保障發展、規劃引領“兩保一引”等重點工作,再增措施、再加力度、再提效率,切實推動全會精神真落實、快落實,早見效、見實效。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足邢臺實際,研究出臺了《邢臺市關于“保投資、保項目、保發展”的十條意見》《關于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十條用地政策措施》,通過做優新增、盤活存量、用好流量,實現要素精準配置,全力保障項目用地需求,積極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按照“優先保障省重點,有序保障市重點,挖潛存量保一般”原則,堅持指標跟著項目走,今年已安排使用計劃指標3918畝,有力保障了省市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同時,深入挖潛盤活存量土地,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47萬畝、供而未用土地3235畝,全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結合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持續提質增效,提前介入項目供地前準備工作,提升組卷報批質量效率,開辟綠色通道,全程網辦,并聯審批,在市縣兩級組卷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4個工作日壓縮至21個工作日的同時,進一步
加快供地速度,確保項目及時落地開工建設。
圍繞國家支持的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以及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在土地審批、規劃審批、不動產登記等工作方面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推動線上審批、線上辦理。目前,不動產與稅務部門已接入省級統建的“一窗受理”系統,企業完成土地交付地籍調查,繳清相關稅費,符合不動產登記條件的,全面推行交地即交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