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麥收了,真希望收割機收麥子的錢能便宜點。”今年5月底,只因“百姓議事廳”微信群內的一條留言,任澤區(qū)邢家灣鎮(zhèn)孫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群主”孫建洲便自掏腰包購買了一臺收割機,以遠低于市場的價格,為同村和鄰村的村民服務。
“趙旭,收割機怎么了?好,我馬上過去。”6月15日,孫建洲從電話中得知收割機傳送帶出現(xiàn)問題后,便急忙拿著工具向地頭趕去。潤滑、緊固……短短幾分鐘,收割機的問題便在孫建洲的“敲敲打打”下解決了。原本站在一旁擔心的村民王運峰,看到收割機在自家地里再次“馳騁”起來,也露出了笑容。
“我們‘群主’光為我們辦實事,過去一到麥收我們就犯愁,一是收割機不好找,二是收費價格高。”王運峰說,今年孫建洲得知這一情況后,便自掏腰包花費11萬元購買了一臺收割機,并組織志愿者隊伍駕駛為村民收割小麥,但只對村民收取部分油費,如此一來,相較往年,村民每畝地的收割費便節(jié)省了30元。
“大爺,你家的地已經收完了,已經安排人給你送到收購站了,等他們回來,讓他們把錢給你送過來。”處理完收割機的問題,孫建洲沒有停歇,來到村民孫全國家中,將已幫其收割完小麥的消息告知了對方。
“干得不賴,快坐這兒喝點水,錢不錢的不打緊。”看著滿頭大汗的孫建洲,孫全國趕緊倒了一碗涼白開遞到對方手中。而孫建洲也不客氣,端起碗一飲而盡,便急匆匆地向村委會趕去。
“等了一會兒了吧!大爺,剛處理點收割機的事,咋了大爺,啥事你說。”回到村委會,看著辦公室內坐著的村民孫連奎,孫建洲趕緊打招呼。
“也沒啥大事,就是地的事,東頭還有一塊地,你記著幫忙收了。”“好的,這點事你還大熱天的跑一趟干啥啊!大爺,你給我打個電話就行了。”面對孫連奎的請求,孫建洲痛快答應下來。
“其實買收割機并不是心血來潮,以前我們村沒有收割機,一到麥收便四處找人,以前家庭情況沒能力買,現(xiàn)在我有自己的企業(yè),雖然不算大,但還是有能力承擔一臺收割機的費用。”孫建洲說,群眾的需求,便是他們工作努力的方向,現(xiàn)在他們主要工作就是備戰(zhàn)三夏,已為群眾收割小麥600余畝,下一步他們將繼續(xù)依托“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東甲張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