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晉縣完成河流堤岸綠化面積430畝,總長度達37公里
擴容升級,“河渠綠柳”綠更濃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 通訊員范素素)“他地有柳,條不柔而色不驕。惟河渠土地所宜,枝干顏色獨異。”這是史料《趙州志·寧晉縣·景致》對于“寧晉古八景”中褚家村“河渠綠柳”的描寫。而今,這里的綠意更濃,春色更美。
據了解,寧晉縣在今春造林綠化工作中,結合縣域地勢低平開闊、河流較多的實際,重點謀劃實施了北沙河和北圍堤堤岸綠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河流堤岸綠化37公里,折合造林面積430畝。值得一提的是,寧晉縣在北沙河褚家村段堤岸兩側見空插綠,栽植3000余株胸徑15厘米以上的優質全冠垂柳,使原有“河渠綠柳”景致實現擴容升級。
清明時節,經過工作人員的悉心清理、種植、澆水、加固,褚家村的柳樹“新成員”正扎根河堤,萌發新綠。這里,楊柳依依,迎風搖曳,似一幅水墨畫,勾勒出生態宜居的美好畫卷。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寧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河渠綠柳”擴容提升,是寧晉縣今年堅持“見空插綠、拆違補綠、宜綠則綠、全域造綠”原則,推動造林綠化重點呈現由規模化造林向村莊綠化轉移,高規格、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科學綠化成效的縮影。
這個春天,在北圍堤換馬店鎮段,該鎮300余名黨員和青年志愿者利用一周時間,在9公里長的河堤上,種植雄性毛白楊2萬余棵。“現在種下的樹,既能防風沙,也能固堤岸,沿岸的住戶和莊稼也多了一層保障。”換馬店鎮邊村黨支部書記卜慶奪說。
除了河渠綠化,寧晉縣還同步實施了城區綠化、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等綠化工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打造綠化示范村50個,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示范村40個,實施閑散地和廢舊窯坑生態修復等綠化工程和補植補造,在339國道鳳凰鎮和賈家口鎮段、安新線紀昌莊鎮段實施退化林修復工程,組織開展共筑“同心林”活動。截至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560畝,超額完成市下達造林任務。
下一步,寧晉縣將逐步把工作重心向林木后期管護轉移,確保種一棵活一棵、種一處綠一片,持續鞏固綠化成果,讓“河渠綠柳”等新亮點工程綠韻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