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地下水回補力度,在全域河、渠、坑塘開展引、調、蓄水工作,以鞏固保持拓寬現有水域面積——
今年,21條主要河道“河河有水”常態化
內丘柳林河雪景
泜河臨城段
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根據邢臺市2022年度“河河有水”鞏固提升方案安排,今年全市將聚焦水生態綜合治理,改善水生態環境,加快地下水回補力度,在全域河、渠、坑塘開展引、調、蓄水工作,以鞏固保持拓寬現有水域面積,開展河渠綠化,初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系格局。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侯東杰通訊員 陳崗文/圖
21條主要河道引、調、蓄水
今年,全市將以“能調盡調、能引盡引、能補盡補”為補水原則,以持續改善河道水生態綜合治理、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為目標,統籌生活生產與生態用水,兼顧生態補水與防洪安全,充分利用現有防洪、排澇和供水工程,統籌調度地表水、引江水、引黃水等多種水源向河、渠、坑塘實施補水蓄水,開展河——渠——塘連通、河渠綠化等工程。
引、調、蓄水范圍包括全市21條主要河道,具備蓄水能力的144條干支渠、271處坑塘。21條主要河道包括:主城區4條河道(小黃河、牛尾河、茶棚溝、圍寨河);子牙河水系12條河道(大沙河——南澧河、七里河——順水河、白馬河、李陽河、泜河、午河、洨河、北沙河、沙洺河、留壘河、滏陽河、北澧河);黑龍港水系5條河道(老漳河——滏東排河、老沙河——清涼江、小漳河、西沙河、索瀘河)。
今年,全市將通過鞏固保持拓寬現有水域面積,保持“河河有水”常態化。年底前,各縣(市、區)均要打造提升建設1處生態蓄水景觀示范帶,初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系格局。
下一步,全市計劃在“十四五”規劃實施期內,全域河渠實現能連盡連、能通盡通,水網水系基本形成。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系風景線;老漳河以東地區基本實現農灌地下水零開采目標,農業灌溉水源置換為地表水。
全年開展“河河有水”工程15項
同時,為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助力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對以留壘河、滏陽河、北澧河、老漳河、小漳河、老沙河——清涼江、衛運河為水源的144條干支渠、271處坑塘開展引蓄水工作。
為進一步打造豐枯調劑、高效配置的地表水利用體系,確保地表水引得來、蓄得住、用得上,今年計劃開展“河河有水”工程15項。其中:補水蓄水工程3項,水生態景觀工程3項,水系連通工程8項,河庫綜合整治工程1項。
年底前,各縣(市、區)均要在主城區或主要河道打造提升建設1處生態蓄水景觀示范帶。同時,在大沙河、白馬河、洨河等13條河渠,開展河渠綠化及裸露河床治理工作。
市主城區3條河道每天補水4萬立方米
(1)小黃河、牛尾河、茶棚溝: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為補水水源。每天4萬立方米向市區小黃河、牛尾河、茶棚溝3條河道補水,形成17.2公里河道水面。
(2)圍寨河:以引朱濟邢工程和中水為補水水源,由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視圍寨河“河河有水”工作需要,開展河道補水工作,形成全長6.4公里河道水面。
子牙河水系12條河道補水計劃
(1)大沙河——南澧河:以朱莊水庫為補水水源。在保證生活及工農業用水基礎上,力爭調劑生態補水量7000萬立方米。同時,從沙河市開發區水廠向大沙河每月補充江水50萬立方米。
(2)七里河——順水河: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野溝門水庫為補水水源,積極向省水利廳及中線局申請、協調,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七里河退水閘年補水5000萬立方米。同時,野溝門水庫聯合東川口水庫補水700萬立方米,形成全長48公里河道水面,入北澧河。
(3)白馬河:以南水北調總干渠、野溝門水庫為補水水源。積極向省水利廳及中線局申請、協調,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白馬河退水閘年補水500萬立方米。同時,野溝門水庫聯合羊臥灣水庫補水1300萬立方米,在107國道以上形成4公里水面。
(4)李陽河:以南水北調總干渠為補水水源。積極向省水利廳及中線局申請、協調,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白馬河退水閘年補水500萬立方米,在107國道以上形成4.5公里河道水面。
(5)泜河: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臨城水庫為補水水源。積極向省水利廳及中線局申請、協調,通過泜河退水閘年補水5000萬立方米。同時,臨城水庫在保證生活及工農業用水基礎上,調劑生態補水量2000萬立方米,形成全長50公里河道水面,入北澧河。
(6)午河: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為補水水源。積極向省水利廳及中線局申請、協調,爭取年補水量1000萬立方米。形成全長40公里河道水面,入泜河。
(7)洨河:洨河水源為上游石家莊市棄水,由寧晉縣視上游情況,相機做好攔蓄工作。
(8)北沙河:北沙河水源為上游石家莊市棄水,由寧晉縣視上游情況,相機做好攔蓄工作。
(9)沙洺河:以邯鄲水為補水水源。由南和區、任澤區負責從邯鄲市調水,水量達到年250萬立方米以上,形成全長35公里河道水面,入北澧河。
(10)留壘河:以邯鄲水為補水水源。由南和區、任澤區負責從邯鄲市調水,水量達到年250萬立方米以上,形成全長35公里河道水面,入北澧河。
(11)滏陽河:以引黃水、邯鄲水為補水水源。沿線平鄉縣、任澤區、巨鹿縣、隆堯縣、寧晉縣負責通過引黃入冀補淀滏陽河支線、邯鄲市調水,水量達到年700萬立方米以上,到艾辛莊樞紐,形成全長70公里河道水面。
(12)北澧河:牛尾河、順水河、南澧河、沙洺河、留壘河在任澤區邢家灣段匯入北澧河、滏陽河,到艾辛莊樞紐,形成全長40公里河道水面。
黑龍港水系5條河道補水計劃
(1)老漳河——滏東排河:以引黃水、邯鄲水為補水水源。沿線平鄉縣、廣宗縣、巨鹿縣、寧晉縣、新河縣負責通過引黃入冀補淀工程、邯鄲市調水,水量達到年1600萬立方米以上,到新河縣挽莊閘市界,形成全長80公里河道水面。
(2)老沙河——清涼江:以引黃水、邯鄲水為補水水源。沿線威縣、清河縣、南宮市負責通過引黃入冀補淀工程、位山引黃線路、邯鄲市調水,水量達到年3400萬立方米以上,到南宮市張二莊閘市界,形成全長80公里河道水面。
(3)小漳河:以邯鄲水為補水水源。沿線平鄉縣、巨鹿縣、隆堯縣、寧晉縣負責通過邯鄲市調水,水量達到年650萬立方米以上,在寧晉縣孫家口涵洞匯入老漳河,形成全長60公里河道水面。
(4)西沙河:以引黃水、邯鄲水為補水水源,通過老沙河-清涼江、老漳河向西沙河調水。沿線威縣、廣宗縣、南宮市、新河縣分別通過西沙河與老沙河-清涼江、老漳河橫向干渠連通工程向西沙河調水,水量達到年900萬立方米以上,到新河縣臺家莊閘市界,形成全長70公里河道水面。
(5)索瀘河:以引黃水、邯鄲水為補水水源,通過老沙河-清涼江向索瀘河調水。沿線威縣、南宮市分別通過索瀘河與老沙河-清涼江橫向干渠連通工程向索瀘河調水,水量達到年450萬立方米以上,到南宮市明化閘市界,形成全長20公里河道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