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著力提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經濟、城市治理水平——
加快中心城市成長 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本報記者 馬維勇
啟動中心城區“十大標配”項目30項,已完工12項,完成投資33.81億元;建成運營城市經濟綜合體46個,貢獻稅收19.54億元;新增納稅超過500萬元樓宇150棟,新增3000平方米以上眾創空間100家……
2021年,我市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邢臺市中心城市成長三年行動總體方案》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經濟、城市治理等重點任務,加快發展城市經濟,大力推進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宜業環境,加速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
發展城市經濟 構建創新型城市產業體系
“很刺激,身臨其境,太真實了!”近日,走進河北工業大學(邢臺)科技園,市民張先生正在某公司展位內體驗VR滑雪。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業、互聯網行業……科技園內產業聚集,一棟棟樓宇好比一個個“立起來的開發區”,這里也被稱為“空中經濟森林”。
開展中心城市成長行動,是我市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跨越趕超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時代,如何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市委書記錢三雄指出:要堅持產城融合,著力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集聚度、輻射力。要大力引進先進制造業、創意經濟、電子商務等城市經濟項目,不斷提升城市單位空間的效益。要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市現代化水平。
截至11月底,我市建成運營城市經濟綜合體46個,入駐企業3315家,貢獻稅收19.54億元,帶動就業4.14萬人。按照相關認定標準,今年我市已新增城市經濟綜合體137個,其中,中心城區“六區”新增79個。
“要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促進產城融合,就要下功夫引進城市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項目,不斷增強中心城市‘造血功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我市通過重點招引樓宇經濟、電商經濟、眾創空間等項目,努力打造城市經濟發展新引擎。到11月底,今年全市新增納稅超過500萬元樓宇150棟(中心城區“六區”72棟),新增3000平方米以上眾創空間100家(中心城區“六區”44家),新增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城市工業企業324家。
完善規劃體系 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
邢臺機場主體已建成,正在進行航站樓幕墻與內裝飾工程施工;體育中心已完成年度投資96.67%,正在進行三層主體結構施工;興臺古鎮商朝故宮博物館項目正在進行主樓三層砌筑內外墻,將于2022年如期開館運營……
今年,我市圍繞“加快中心城市成長”目標,持續完善規劃體系,以中心城區“十大標配”工程為引領,謀劃實施了“十大標配”項目42個,任務目標啟動30項,年度投資34.53億元。截至11月底,30項工程已全部啟動,完工12項,正常推進18項,完成投資33.81億元。
“‘十大標配’工程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邢臺機場建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寶戰說,“邢臺機場項目是打造京津冀機場群的重要項目,也是邢臺構建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機場運營前5年,力爭年旅客吞吐量由15萬人次逐年增長至45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由500噸逐年增長至1300噸。”
圍繞中心城市建設,我市持續完善城市規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統籌推進各縣(市、區)縣城建設工作。截至11月底,16個縣(市、區)405項城建重點工程全部啟動,完成投資99.42億元。南宮市尚小云大劇院、藝術館、博物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巨鹿縣秦漢風格多館合一項目已完工;南和區文體綜合中心項目已完工。
完善功能強化管理 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
日前,在位于鋼鐵路與中興大街交叉口的五環園內,記者看到,融入奧運五環設計元素的空間,營造出簡潔、舒適、時尚的休憩氛圍。“這里原來就是一片空地,今年夏天建成了游園,可以健身、休閑、娛樂,孩子下學后跑跑跳跳也很安全。”家住附近的李愛云對現在的居住環境非常滿意。
五環園是我市新建小游園的一個代表。今年,我市以打造“北方一流”園林綠化為目標,持續推進市區綠化建設。全年累計種植喬木5.5萬株、灌木179.8萬株、地被58.7萬平方米,進一步厚植了城市生態底色。
在城市治理方面,我市加速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智慧化,加強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切實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治理水平。截至11月底,已完成年初制定的42個垃圾站設備改造、打造10個垃圾分類樣板小區任務。已完成泉北大街高速地道橋泵站、邢州大道京廣橋泵站等易積水點位整治,有效解決泉北大街和邢州大道地道橋汛期積水問題;已完成新華南路(祥和大街至107國道段)雨污管網、機動車道、便道等道路改造項目;已完成中心城區10個游園8條街道綠化工程。今年計劃新增中心城區停車位2612個,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停車泊位3343個,進一步緩解了城市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