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達活泉公園的郭守敬塑像前開展文體活動(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黃濤攝)
本報記者 王露橦
邢臺,擁有35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曾為五朝古都、十朝雄郡。
在浩瀚的時空長河中,郭守敬、李保國等英才,清風樓、抗大陳列館等標志性建筑,扁鵲、漢牡丹等“記憶符號”匯集成邢襄文化的年輪,賡續綿延、歷久彌新,閃爍著熠熠光輝。
12月6日至25日,歷時20天的2021年度“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網絡評選活動持續升溫。郭守敬、清風樓等20張文化“名片”以“參賽者”的“姿態”映入大家的眼簾,在“朋友圈”掀起新一輪傳播、弘揚邢襄文化的熱潮。
“點贊!一股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邢臺是華北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和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古往今來,堯山文化、邢窯白瓷文化、商都牛城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抗大革命文化、漢牡丹文化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板塊相互連結,不斷豐富著邢襄文化體系。
這里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的故鄉;這里有全國建館最早、規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發展史的專題性陳列館;這里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生前奮斗時間最久的地方……
12月6日,市委宣傳部會同邢臺日報社共同舉辦的2021年度“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網絡評選活動啟動,采取單位推薦、專家評選、網絡投票的形式,評選出代表我市文化特色、發展成就和對外形象的“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
本次評選共征集到258個城市文化名片候選對象。市委宣傳部邀請市四大班子領導、部分老領導、機關干部、專家學者系統梳理邢臺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地理風貌,進行多輪評選,最終有20個城市文化名片進入網絡投票環節。
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吸引全國各地的抗大老學員以及來自重慶、杭州、福州、江蘇、廣州等地網友關注、投票。
12月25日24時網絡投票結束。郭守敬、抗大陳列館、清風樓、達活泉公園、七里河、邢臺園博園、李保國、扁鵲廟(扁鵲中醫藥文化)、漢牡丹、大峽谷群(邢臺)脫穎而出,獲評2021年度“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
數據顯示,2021年度“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網絡評選活動累計收到1520萬余票,累計訪問1200萬余次,網友留言上萬條。
文化,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超千萬次的投票背后,正是那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脈。
“知道制定《授時歷》的郭守敬嗎?他是邢臺人。”市民宋茜長年在德國工作,每當跟國外友人介紹家鄉邢臺,她都會講到郭守敬的故事。收到家人轉發的投票鏈接,她第一時間把票投給了郭守敬。
在浙江杭州上大學的張云峰得知該評選活動啟動后,持續關注,并參與投票。“雖然平時在外上學,但十分關心家鄉發展,有機會一定要到這些‘城市文化名片’所在地親眼看看,實實在在地了解家鄉的文化歷史。”張云峰說。
“點贊!邢臺有這么多讓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身為邢襄兒女,一股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參加投票的市民和網友表示,此次活動全面展示了邢臺的文化底蘊、城市形象和時代風貌,弘揚了邢臺的歷史文化,激發了大家對家鄉的熱愛。
更有專家和學者表示,這次推出“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網絡評選活動,既具有創新意義、富有時代氣息,又能彰顯邢臺地域文化特色,必將大大提升邢臺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邢臺、接觸邢臺、鐘情邢臺。
文化之光,正成為最具魅力、最吸引人、最為靚麗的“名片”,光芒四射。
“傳承!讓邢臺‘名片’走得更廣更遠”
城市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個性,已然成為市民共享的集體記憶,喚起市民對城市的文化認同。
“天然氧吧”達活泉公園、“上引七里之源,旁引百泉之口”的國家水利風景區七里河、一園盡覽江南園林小巧精致與北方園林粗獷豪情的邢臺園博園、堪稱“世界牡丹活化石”的漢代牡丹、太行群峰奇觀大峽谷群(邢臺)……這些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目的地,無一不承載著邢襄文化的“根”與“魂”。
“20張‘名片’挨個瀏覽一遍,仿佛信步于山水田園,浸潤于太行文化。”網友“熊貓猴子”說,“我已經把投票鏈接分享到‘朋友圈’,讓全國各地的朋友都愛上咱們邢臺的大美河山。”
“時隔數百年,郭守敬的偉大科學成果至今仍為世人所沿用,他的卓越成就,世界尊敬。我有幸到過郭守敬的老家郭村和他修治的大運河參觀,每一次都被他刻苦鉆研、無私奉獻的精神所觸動。郭守敬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每一個邢襄兒女學習和繼承。”市民王子文說。
抗大陳列館館長楊樹介紹,抗大陳列館是全國建館最早、規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發展史的專題性陳列館。陳列館內一件件革命文物凝結著黨的光榮歷史,承載著革命先輩的英勇奮斗,其背后的感人故事講述著黨走過的歷史,詮釋著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激發群眾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榜樣故事歷久彌新,文化魅力無處不在。
“還記得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疫情防控時,邢臺官方發布過一張海報,海報左半邊為武漢地標性建筑黃鶴樓,右半邊為邢臺城市原點所在地清風樓,海報名為‘清風樓為黃鶴樓加油!’”網友“小兔子樂呵呵”為清風樓投票,她說,跨地域文化交融,兩地人民心連心,拉進了精神上的距離,這或許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勤勞智慧的邢襄兒女創造出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應當用實際行動來傳承和弘揚,讓邢臺‘名片’走得更廣更遠。”歷時20天的評選活動中,大家的投票熱情不斷高漲。為回應市民和網友關切,投票次數從每日1次調至每日5次。不少市民還發動親戚朋友一起投票,人人當起“宣講員”,向世人展示邢臺的文化底蘊、城市形象和時代風貌。
“我把票投給35年如一日,幫助10萬農民甩掉‘窮帽子’的李保國教授。”市民李但說,自己生在農村,深知農事辛苦。李保國把科研成果無私傳授給農民,讓前南峪、崗底等村莊的140萬畝荒山披綠。他的故事時刻激勵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光和熱,干出新業績。
“兩年前,我有幸參加在咱邢臺舉辦的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扁鵲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如今,邢臺把它發揚光大,讓越來越多人學習掌握中醫技術,還建設了國家稀缺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文化力量不斷推動中醫藥特色產業發展。”市民謝晶說,她已經對扁鵲中醫藥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目前,自己也在學習中醫知識。
文化力量,深遠持久。文化內涵,浸潤人心。這是屬于邢臺的底色和氣質。
記者在市民和網友的真摯留言中,欣喜地看到,一張張“站”起來、“活”起來、“動”起來的文化地圖,正在邢襄大地徐徐展開。
“舍不得!每一張都是最好的城市文化名片”
邢襄大地,延續文明記憶,見證斗轉星移。
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這方沃土不僅哺育了邢襄兒女勤勞、智慧、剛毅、果敢的地域屬性,也形成了自強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文化地域特征。
“20張‘名片’都是城市文化積淀和文化涵養的重要標志,全方位向世人展示邢襄魅力,彰顯邢臺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每一個都很值得,哪一個都舍不得。”攝影愛好者劉喜蘭說。
為臥牛城投票的市民曹家明說,身為牛城人民的一員,“臥牛”的樸實沉靜、踏實勤奮早已成為令她無法忘記的精神圖騰。
網友“葡萄”說,隋唐時期,邢白瓷的發明與制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使邢臺成為中國白瓷的發祥地。在他看來,邢白瓷已然是邢臺的“金名片”。
網友“小武”說,郭守敬、李保國、呂玉蘭等人都是邢臺人的榜樣,他們的故事時刻激勵自己,為推動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不懈奮斗。
“每一張都是最好的城市名片。”網友“遠方”說,參加這次投票,讓我刷新了對家鄉的認識,為邢臺文化的“豐厚家底”感到自豪。
此次活動,除了評出2021年度“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外,臥牛城、開元寺、邢白瓷、董振堂、百泉、崆山白云洞、前南峪、英談古寨、呂玉蘭、王硇古村等10張“城市文化名片”獲評2021年度“邢臺十大城市文化名片”提名獎,作為彌足珍貴的文化軟實力,持續為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賦能。
養正氣,揚正氣,聚人心,鼓干勁。為期20天的評選活動雖已圓滿收官,耀古育今的邢襄文化仍在一路踏歌、鏗鏘前行。
一張張城市文化名片宛如璀璨的明珠,一顆綴連著一顆,貫古今、串未來,愈發閃亮。豐富厚重的文化富礦,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邢臺人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