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上下強化“媽媽式”服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本報記者 王露橦
南和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綜合服務專區工作人員(左)熱情接待 辦事群眾(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黃濤攝)
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實行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入選第三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全省唯一……
2021年,全市上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以無證明城市、信用城市建設為抓手,強化“媽媽式”服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保五爭三拼第一”的精氣神,用心用情用力推動各項服務優化、簡化、高效化,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媽媽式”服務加快項目“雙進雙產”
“前期行政審批手續簡化到‘拿地即開工’,比預想時間起碼提前了3個月。”日前,賽特斯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賀鵬欣喜地說,享受到了邢臺的承諾制改革紅利。
作為“媽媽式”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3月初,我市以“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全省審批時限最短”為目標,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企業按法定程序取得土地出讓協議、合同,自愿作出書面承諾,經公示后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基礎上,即可按照承諾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全市各級各部門聚焦重點項目快動工、快建設、快投運,做到“圍墻內的事幫辦、圍墻外的事包辦”,切實為項目紓困解難,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在全市各地“媽媽式”服務專班合力推動下,河北龍大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年產12億只紙容器項目實現當年拿地、當年竣工,清河縣碳化硅晶片項目工程建設僅用時3個月,任澤區凱環橡塑新材料科創基地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用時1個月,280余個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厚植興業沃土引“客”來,在邢襄大地蔚然成風。
失信“處處受限”守信“一路綠燈”
日前,金成航冶金軋輥有限公司提出參與項目招投標申請,沒用任何擔保,當天就成功獲得170萬元的貸款額度。“有這么給力的資金保障,我們能同時參與多個招投標項目,提高中標勝算,還能提前儲備原材料,增強企業抗擊風險能力。”企業負責人尤芳說。
前不久,清河縣一名企業法人因一次被處行政罰款,致使其所在企業被列入失信名單,招投標、貸款等經營行為受到限制,直至其履行處罰決定,所在企業提出申請,被撤出失信名單10天后,才拿到新的貸款。
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守信者“處處受益、一路綠燈”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把信用邢臺作為城市的“金字招牌”傾力打造的堅定決心。今年以來,我市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以創新理念引領信用示范城市創建。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地級市信用立法。市、縣兩級制定行業信用承諾制度、分級分類監管制度、紅黑名單管理制度等3000余件,實現國家21個重點領域全覆蓋。完成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邢臺)二期升級,建成覆蓋我市所有市場主體的市信用應用云平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向法治化、規范化推進。
截至目前,全市社會信用信息征集入庫共計1.6億余條,歸集本地紅名單12.3萬條,信用核查超300萬次,涉及環保、住建、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44個部門,懲戒案例4.4萬件。依托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示范平臺,組織70余家金融機構、12.2萬家企業入駐,線上“信易貸”放貸金額172億元。轄區內企業線上、線下信用貸款規模達534億元。
今年10月,第三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公布,邢臺市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城市。在12月9日公布的10月份全國261個地級市社會信用體系排名中,我市從過去的第219名躍升為第24名。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過去,辦理科目變更,光是申請變更和材料審核,就至少得往市里跑兩趟。”柏鄉縣中心醫院醫務科工作人員李子敬說,現在,這一手續立等可取,半小時內就能辦結。
今年以來,以數字化改革為支撐的“無證明城市”創建“邢臺實踐”不斷走深走實。市“無證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依照“法無規定一律取消”“法有規定無需提交”原則,梳理各自負責的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在2020年市本級取消證明材料221
件的基礎上,再次大力削減證明材料77件,取消率達96%。
我市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為重點,以交易服務“一網通辦”“一次不用跑”為目標,積極推動全流程電子化,取消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投標報名、原件核對、現場開標等事項。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交易19091宗,節約資金26.4億元。
與此同時,全市兩級法院在案件執行工作中,統一部署應用一案一賬號案款管理系統,案款收繳、登記、支付及票據管理、發放審批全流程網上操作,實現“數據多‘跑路’,當事人少跑腿”。今年以來,通過案款系統發放執行款10208件,發放金額15.76億元,市法院本級執行質效在全省中級人民法院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