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王健芳)今年以來,市財政局不斷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構建起“事前評估、事中糾偏、事后評價”的預算績效管理閉環,聚力增效財政資金。大力壓減非必須支出,將省下來的錢更多地用于疫情防控、民生支出等重點領域。截至10月底,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81.7%。
事前評估,擰緊預算管理“水龍頭”。該局堅持落實“自評+重點評估”的事前評估機制,組織預算部門對全部新增重大項目開展自評,并從中選取社會關注的項目開展重點評估,嚴格將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將謀劃不細、效率不高的項目“擋在門外”。近兩年來,市財政局抽取4個預算部門的7個項目開展重點評估,預算資金審減比例達25%,力求每一分財政資金都能花在刀刃上。
事中糾偏,監督預算執行過程。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今年,針對支出進度較慢、績效目標實現程度較差的15個預算部門單位提出整改意見,針對不具備實施條件、項目進度緩慢以及預計難以支出的項目及時調整財政資金,確保財政資金運行安全、高效。
事后評價,規范引流財政支出。逐步完善以績效自評為基礎,配合自評抽查和重點評價的“1+2”評價機制。在項目、部門整體、財政政策績效自評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對18個項目、2個部門和15項政策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涉及財政資金27208萬元。市財政局將自評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20個相關部門并督促部門進行整改,將評價結果報送市政府并適時公開,切實做到以評促管。
同時,強化“事前評估、事中糾偏、事后評價”預算績效結果應用,將績效目標和事前績效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必備條件,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調整掛鉤,建立能進能出、有保有壓的財政資金分配體制,真正實現績效“硬約束”。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通過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優化財政預算支出結構,將‘錢袋子’管好用活?!笔胸斦诸A算績效科科長陳健說,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市縣兩級預算績效管理擴圍升級,為推動全市高質量趕超發展提供強有力財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