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即將到來,在這緬懷故人、寄托哀思的時節,為弘揚優良傳統,培育文明新風,保護生態環境,筑牢疫情防線,讓文明祭祀成為市民朋友們的自覺行動。11月2日,市文明辦向廣大市民發出寒衣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移風易俗,文明祭祀。緬懷先祖更需珍視當下。摒棄燒紙等污染環境的祭祀陋習,提倡采取低碳環保的方式紀念故人,逐步將注重實地實物祭祀轉變為注重精神傳承,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情感融入現代文明表達方式,使農歷十月初一成為傳遞親情、傳承文化、崇尚科學、弘揚美德的重要載體。
摒棄陋習,強化防控。當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國內本土病例零星散發。要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和要求,自覺做到不聚集、不參加燒紙祭祀活動。提倡網上獻花、線上寄語、撰文追憶等方式緬懷先輩,倡導在外親友不返鄉、不跨區域祭祀,減少輾轉奔波和感染風險。
厚養薄葬,弘揚美德。祭而豐不如養之厚。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和提倡“厚養薄葬”觀念。對在世老人多關心、盡孝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不攀比、不鋪張、不擺闊,以豐而不奢、簡而不陋的祭祀方式懷念逝者,使祭祀活動回歸“傳承好家風、彰顯正能量”的價值本源,營造社會文明新風尚。
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廣大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自覺抵制生產、運輸、銷售及焚燒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行為,做文明科學祭祀的先行者,做踐行移風易俗的帶頭人。廣大市民群眾要轉觀念、破陋俗、樹新風,監督和勸阻不文明祭祀行為,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文明始于心、踐于行。讓我們共同攜手,用文明之風傳承傳統習俗,用文明行為守護美好家園,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文明和諧家園作出積極貢獻。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