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社通過“互聯網+媒體+政務服務”暢通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渠道
“問政邢臺”精準幫辦“三心事”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市開發區長安路福馨家園小區門口南側有個垃圾房,已經棄用多時……”日前,邢臺日報社“問政邢臺”新媒體平臺接到群眾反映后,隨即安排記者到現場查看情況,幫忙問政。不到3天時間,閑置垃圾房就被拆除,地面已鋪上了嶄新的便道磚。附近居民紛紛為“問政邢臺”平臺的問政效率點贊。
據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邢臺日報社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實到具體行動中,通過“互聯網+媒體+政務服務”打通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渠道,創新“問政邢臺”新媒體平臺運行模式,零距離傾聽群眾訴求,實現群眾留言反饋與政府部門管理服務的精準對接。今年以來,平臺共收到網民問題1.1萬余條,其中有效問題8135條,已辦結8094條,回復辦結率達99.50%。
線上受理,線下幫辦。記者在“問政邢臺”平臺看到,群眾可以在平臺上隨時隨地提出訴求、發表建議,平臺把留言轉給相關部門,由部門進行核實并回復。
“中興東大街與永強路交叉口夜間施工,讓人無法入睡。”在這條網友留言的答復欄里,邢臺水業集團有限公司作出回應:“經核實,該處工程為頂管施工,噪音由施工機械設備產生。目前我公司已對該處進行整改,要求白天施工夜間停工。”
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記者還會進行線下幫辦和跟蹤報道,借助新聞輿論監督手段,推動問題快解決、早解決,并以“點點‘邢’動”等新媒體短視頻形式,及時向社會公布問題解決進展。
目前,邢臺日報社成立了“問政邢臺”工作專班,對問題的歸屬交辦、回復時間、答復口徑等作出具體規定。5月起,平臺被問政方增加了與百姓生活更為密切的區直部門、鄉鎮辦,入駐部門總數由開始的148個增加到333個,分級分類處理網民留言,實現“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問題回復率有效提高、回復周期有效縮短。
邢臺日報社依托“問政邢臺”平臺,策劃“訪萬家幫萬企解萬難”等各類主題活動。陸續開通“疫情防控幫您問”、急需藥品郵遞“綠色通道”、“復工復產幫您問”等暖心通道,累計答復解決網民問題1360余件,為50余名需要特殊藥品的網民提供解決方案、寄送急需藥品。聯合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城管、住建、水業、公交等部門以及部分縣(市、區),推出“過節不打烊”活動,累計受理解決各類群眾急難問題240余條。
6月以來,“問政邢臺”平臺先后聯合12家問政部門,走進市區南羊市道、西寺、泉南、育興等4家社區,零距離了解民情民意,暢通民意反映渠道,促使問政部門更好發揮職能,解決群眾實際問題。
據介紹,下一步,“問政邢臺”平臺將持續向基層一線延伸問政觸角,對群眾關注度較高的交通出行、社區管理、環境衛生等領域問題進行回訪,對存在已回復但未處理、處理落實不到位、反映問題出現反彈等情況的問題進行反饋與通報,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問政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