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區“常態考、動態督、協幫辦”工作機制激先敦后——
“面對面”精準考評 “一對一”問診施策
本報訊(通訊員王聚芬 張美潔記者謝曉燕)在全市5月份實績考查指標通報中,信都區平安建設由一季度排名第六進位到第一,項目“雙進雙產”由一季度排名第十進位到全市第二;6月份,新增農業“萬元錢”土地畝數由一季度第九名進位到全市第一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3月份排名十二進位到全市第五名。這一變化歸功于信都區推行的“常態考、動態督、協幫辦”工作機制。
信都區以“剎六氣、興六風”思想紀律整頓暨“六查六看”專項行動為契機,全面開展了“常態考、動態督、協幫辦”工作舉措,督評組帶著詳細的數據,面對面地精準分析問題原因,現場解答疑問,幫助一條一條梳理解決問題的措施。
“‘常態考、動態督、協幫辦’,就是幫助鄉鎮(街道)查找瓶頸所在,調動區直相關部門工作主動性,倒逼全區干部轉作風、提效率,從而打通重點工作在基層落實的‘中梗阻’,杜絕區直部門成‘中轉站’,避免把問題拋給基層現象。”信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盧風軍說。
信都區將“雙進雙產”、空氣質量、平安建設、信訪工作、安全生產、農民增收、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等18項內容作為“督、考、幫”指標。每項指標牽頭部門明確1名熟悉指標業務、掌握考核情況的督評工作人員參與督評工作,確保督評工作專業、精準、有實效。
“常態考”,由區委考核辦牽頭,組織對鄉鎮(街道)18項指標每月進行考核排名,單項指標排名前25%的上紅榜、后25%的上黑榜,讓干得好的登上臺面,干得差的浮出水面。
“動態督”,由區考核辦、牽頭區直部門組成聯合督評組,每周對上月單項指標落后的鄉鎮(街道)黨政正職或主管副職面對面、一對一地進行現場督評要賬、跟蹤問效。
“協幫辦”,在考與督的過程中與落后鄉鎮(街道)共同分析原因、查找問題根源,并提出整改意見,真正補短板、強弱項,提高鄉鎮工作效力。
“督評工作重點抓標準效率、抓落實力度、抓爭先勁頭,了解鄉鎮(街道)工作安排部署和干部工作能力水平,避免因職責不清、任務不明而導致不認真、不負責、不落實、不擔當等問題滋生。”督評組組長董志江說。
參與“千斤糧、萬元錢”指標督評的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武玉臣表示,通過聯合督評組的“協幫辦”,鄉鎮(街道)對這項工作重視程度明顯提升。皇寺鎮前半年“千斤糧、萬元錢”工作不光退出“黑榜”,還進位至全區第六名,完成全年任務的95%。
實施“常態考 動態督 協幫辦”工作機制以來,聯合督評組對畝均稅收提升、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提升、固定資產投資等18項重點工作進行督評幫辦50次,解決問題27條(其中現場解決13條),給出指導意見87條,促進了鄉鎮工作實績提高、排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