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小康話振興 闊步邁向新征程
——我市高質量決勝全面小康綜述
本報記者周林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中華民族迎來又一個歷史時刻——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提出戰略構想到全面建成,邢襄兒女始終與黨同心、與國同行、與時代同步,繪就了一幅由貧到富、由弱到強的壯美畫卷。
立足新起點,邁向新征程。邢臺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鼓足干勁、勇攀高峰,奮力開創高質量趕超發展新局面。
黨建引領促脫貧精準幫扶奔小康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向終點線沖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面臨著艱巨任務。
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硬指標,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苦干實干,換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截至2020年底,全市1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79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17.6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按照“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減貧計劃,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決定性成效。
“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完成的任務,全黨同志務必共同努力。”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我市攻堅號子響起來,黨員干部沖在前。我市將“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作為工作重點,實施“抓黨建、防疫情、促脫貧、保小康”活動,著力推動干部、黨建、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聚焦發力,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將組織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全面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質量。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在脫貧攻堅路上,我市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精準施策出實招、精準推進下實功、精準落地見實效,因地制宜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群眾獲得感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生活殷實,是全面小康的基礎標志,也是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直觀感受。
2016年,一種嶄新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在威縣開始探索。引進蛋雞產業龍頭企業,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變為資產,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將周邊4個鄉鎮的4000余名貧困群眾全部變為企業的“特惠股東”,走出一條“金雞幫扶”產業精準扶貧新路。
用產業扶貧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靠就業扶貧為群眾帶來真金白銀。我市堅持把產業就業增收作為脫貧攻堅根本之策,注重“短期有效增收與穩定長效增收、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輸血式幫扶與造血式幫扶”共同發力,著力在提升脫貧質量下功夫。全市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0多億元用于扶貧產業發展,累計實施特色扶貧項目4180個,帶動7.6萬戶貧困戶增收,實現了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威縣“金雞幫扶”被列入2017年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資料,入選由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
我市堅持“創新工作機制,拓寬就業渠道,強化‘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扶貧成效”的工作思路,創建了“一項工程+六種模式+四個全覆蓋”的“164”就業扶貧體系,累計實現5萬余名貧困勞動力成功就業,有效推進了就業扶貧工作開展。
實實在在的小康,必須讓老百姓能切實感受到物質、文化、居住環境等方面的美好變化。我市堅持把改善農村面貌作為重要目標,全面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近年來累計硬化街道300余萬平方米,安裝路燈8000余盞,新建標準衛生室800多個,新建文化廣場300余個。深入實施農村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綠化、美化,建成威縣金雞小鎮、臨城核桃小鎮、巨鹿金銀花小鎮等一批鄉村旅游項目,帶動周邊30余個貧困村群眾增收脫貧。
推進全面振興邁向新的征程
鞏固脫貧成果,筑牢防貧防線。我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114”防貧防返貧保障體系和市級大數據平臺,全面構建“快速反應、分類施策、精準救助”防貧防返貧救助機制,織密織牢防貧防返貧的保障網。
同時,為建立完善防貧防返貧政策救助體系,我市制定了《邢臺市關于完善防貧防返貧政策體系的實施方案》《邢臺市防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實施細則》,完善救助措施,形成產業就業救助、政策救助、保險救助、社會救助“四項救助政策包”,提高了保障救助水平。
今年6月份,我市印發《關于健全城鎮低收入群體防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解決農村低收入群體困難的基礎上,按照城鄉統籌的原則,建立健全城鎮低收入群體防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首批確定信都區、襄都區、隆堯縣、巨鹿縣為試點,針對錄入邢臺市防貧保障系統中城鎮低收入群體,開展防止致貧的監測和幫扶工作。
圓夢小康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今,邢臺市又站上新的起點,邁向新的征程。我市將借鑒脫貧攻堅期間成熟機制,用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各項工作,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時間屬于奮進者!歷史屬于奮進者!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走在通往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大道上,邢襄人民必將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三牛精神”,不懈奮斗,苦干實干,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