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深入實施“共享式”引才、“訂單式”育才、“親情式”留才措施——
“人才引擎”賦能軸承產業高質量趕超發展
本報訊(記者王露橦 通訊員玉坤 樹鵬 永昌)日前,位于臨西縣的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傳來喜訊:技術團隊經過科研攻關,舊式機床改造升級科研項目取得新進展,和改造前相比,產品加工合格率由90%提升至99%,產品加工精度和日均生產能力同步大幅提升。
舊式機床改造升級科研項目負責人田振山,是臨西縣引進的軸承產業高級技術人才。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科研團隊先后研發出高精度機器人專用薄壁軸承等數種高端機械行業用軸承產品。此次舊式機床成功改造升級,意味著一度被視為“廢鐵”的舊式液壓控制系統機床搖身一變,成為軸承數控全自動軸承內徑磨床。
“每改造一臺,就可以為企業節約20萬元左右的設備購置成本。”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郭金杰說,這對于有著500多家軸承企業、各類軸承機床達1.95萬臺的臨西縣而言,無疑為整個軸承產業的低能耗、高產值發展賦予了強有力的新動能。
“當前,臨西縣的軸承產業處于向智能化轉型、中高端轉向的關鍵期,守正創新,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臨西縣委書記孟憲鵬說,近年來,臨西縣整合縣內軸承企業人才需求,聯合河北軸承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組建軸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動對接洛陽軸承研究所等6家科研機構和燕山大學、山東大學等17所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采取“共享式”引才、“訂單式”育才、“親情式”留才的方式,不斷暢通拓寬軸承產業人才渠道。
同時,臨西縣實施購租房補貼制度,為引進人才落實住房、安家、科研補助,設立“人才銀行”,給予優秀技術人才低門檻的創業科研信貸支持,一攬子推進解決醫療保障、配偶安置等實際困難,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吸引越來越多像田振山這樣的優秀產業人才扎根臨西,激情創業。
“臨西的產業發展基礎和環境好。我在這里的生活和工作待遇也不錯,在培養軸承專業計量、工藝標準化人才上,當然也得為臨西盡一份力量。”田振山表示,自己長期服務臨西軸承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很堅定。
在“人才引擎”帶動下,去年以來,臨西縣規模以上軸承企業完成技術創新、改造項目12項,研發新產品10個,運用新技術工藝21項,實現直接產值1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