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發展不超載 底線不突破
●將全市域劃分為222個管控單元,逐單元明確環境質量目標、開發利用和環境污染管控要求
●以“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標尺,將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情況向市民公開,便于市民了解及監督
本報訊(記者張鑫)7月6日,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日前,市政府印發《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將全市域劃分為222個管控單元,逐單元明確環境質量目標、開發利用和環境污染管控要求,確保發展不超載,底線不突破。
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線一單”指的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三線一單”為標尺,我市將222個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其中,優先管控單元70個,重點管控單元138個,一般管控單元14個。
根據相關規定,優先保護單元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優先保護單元應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重點管控單元指涉及水、大氣、土壤、自然資源等資源環境要素重點管控的區域,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產業園區和開發強度大、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的區域等。重點管控單元主要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轉型升級,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一般管控單元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一般管控單元主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加強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我市在劃定“三線一單”管控分區的過程中,把城鎮建設集中的區域劃定成重點管控區,在空間布局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明確其發展、建設方向及約束條件。同時將部分農業農村地區納入一般管控單元進行管控,要求嚴格控制環境風險,并且在集鎮居住商業區、耕地保護區以及工業功能區等不同的區塊之間建立防護帶,這樣從源頭管控和末端兩個方面來管理。同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情況向公眾公開,廣大市民可以了解自己所處區域周邊屬于什么類型的管控單元,有些什么管控要求,便于加強公眾對“三線一單”成果的監督,通過“三線一單”的實施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