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講黨的歷史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全市黨史專題宣講活動綜述
本報記者 王露橦
回顧黨的奮斗歷程,矢志踐行初心使命。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市委宣講團成員、市級領導干部、市委黨史專家宣講團成員赴各地各部門,開展黨史專題宣講。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市屬高校和市委管理領導人員企業主要負責同志結合本地、本單位、本企業實際開展黨史專題宣講。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宣講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走近干部群眾、高校師生開展黨史宣講。通過全面廣泛、深入生動地宣講,推動全市上下把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凝聚起大抓落實、大干實事,推動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奮進力量。
緊扣主題宣講 堅定理想信念
學習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市委宣講團團長、市委書記錢三雄先后到沙河市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到南宮市129師東進縱隊司令部舊址向農村黨員宣講黨史,到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和師生一起回顧黨的光輝歷史,交流學習體會。
在宣講中,錢三雄明確要求,要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廣大干部群眾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和歷史性貢獻,講如何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企業,從社區到學校,一場場提綱挈領、重點突出、深入淺出的宣講,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青年學生接續奮斗的熾熱情懷。
“基層黨組織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堅持學黨史與辦實事相結合,用心用情用力把群眾的‘急難愁盼’事辦實辦好。”市委宣講團副團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宋華英向信都區李村鎮西北留村黨員宣講黨史時說。
“要把個人命運同黨和國家的前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昂揚姿態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市委宣講團成員、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魏吉平在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報告會上說。
“要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體現到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實踐中,做政治堅定的‘示范者’、強基固本的‘踐行者’、鄉村振興的‘引領者’。”市委宣講團成員、市政協主席邱文雙在向巨鹿縣黨員干部宣講黨史時說。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報告會、基層座談宣講974場,直接聽眾逾8.12萬人。市委宣講團成員在宣講過程中,重點引導黨員干部、院校師生立足本職本業,運用好黨的歷史經驗,順應歷史發展規律,從實際出發,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努力做到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用好紅色資源貼近群眾宣講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導廣大黨員群眾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奮進之志。
深挖紅色資源,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身臨其境學習革命傳統、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臨西縣專門邀請李大釗的孫子李建生,《往事追蹤--黨史軼聞與人物專訪》作者王元慎,毛主席貼身警衛石國瑞的兒子石小慶,“最美奮斗者”、全國著名勞模呂玉蘭的丈夫江山,分別從“革命先驅李大釗烈
士事跡”“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及主要人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玉蘭精神”4個方面,為臨西縣機關黨員干部、教育系統黨員干部、第二小學全體師生上黨史課。
臨西縣玉蘭小學校長柳誠蕊說,毛主席《為人民服務》一文的形成、張思德烈士的故事、呂玉蘭青少年時期愛學習愛勞動的故事等,許多內容和細節都是頭一次聽到,感人至深。我們一定要把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紅色傳統繼承好、發揚好。
“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臨西鎮黨委書記趙軍說,做鄉鎮工作,離群眾最近,要把學習的熱情轉化為實干擔當的動力。
用活紅色資源,進一步發揮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組織引導干部群眾就近參觀學習。
“為掩護兩名小學員突圍,抗大總校陸軍中學四隊隊長王希真與日寇頑強斗爭,壯烈犧牲后,留下沾滿血跡的小本子上,清晰地記錄著大隊每一分錢的開支……”信都區西部山區的偏遠小山村——漿水鎮前禪房村,“火焰”宣講小分隊宣講員向村民深情講述“大寨山慘案”“張家小院”等真實的故事。
信都區依托抗大陳列館“火焰”宣講小分隊和區委黨校“太行新愚公”宣講小分隊,走進偏遠山村,深入農村、企業、學校,來到百姓中間,已陸續開展80余場宣講。
群眾在哪兒,就到哪兒開展宣講。
清河縣組織“小馬扎”宣講員在各鄉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對辦事群眾進行黨史宣講,并開展送黨史進企業專題活動。邢臺經濟開發區79支“小馬扎”宣講隊在宣講的同時向群眾提供政策咨詢、科技普及、技能培訓、幫扶送暖等服務。沙河市邀請老戰士、老黨員孔凡江講解放戰爭年代親歷和見證的革命歷史,組織“小馬扎”宣講隊講述抗日英雄范子俠的英勇事跡。任澤區“小馬扎”宣講隊拍攝當地黨史革命故事,在網上開設“公益云課堂”,獲得觀眾點贊。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包括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志愿者、農村新鄉賢、退休干部教師、大學生村官、文化能人、致富帶頭人、“365百姓故事匯”優秀選手等在內的1589支“小馬扎”宣講小分隊,活躍在邢臺的田間地頭、游園廣場、鄉鎮集市、街道社區等地,
身著統一標識,采取“身邊人講身邊事”方式,在邢襄大地掀起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熱潮。
一場場宣講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做到了“短、精、準”。
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各單位結合黨史宣講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進網站“六進”活動,組織“小馬扎”“紅馬甲”“大喇叭”等宣講小分隊,累計宣講4719場次,直接受眾達31.29萬人,網絡收聽收看逾340萬人次。大家說,這樣的宣講“接地氣”,喜歡聽、記得牢。
點燃奮斗激情激發實干斗志
黨史宣傳教育的深入推進,持續激發邢臺人民干事創業的不竭動力。
襄都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創新舉措,設立“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組織524名居民代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襄都區新華小區居民劉中杰發現小區主通道井蓋塌陷,隨即拍攝圖片發到“百姓議事廳”微信群。不一會兒,社區干部王富瑜接到轉辦通知趕到現場,安排施工人員對塌陷井蓋完成修復。
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今年,涉及便民利民、住房保障、豐富文體生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飲水安全、綠化美化與改善生態、通暢道路、教育與就業等8個方面的我市2021年20項民生實事已全部實施,加快推進。
市委政法委和市直政法單位每半個月“接龍式”在各條線開展“開門納諫”活動。市法院在全市法院訴訟服務大廳公示“一次辦好清單”,目前,訴訟事項當場辦結率、一次辦結率達95%。市檢察院開展涉民營企業刑事“掛案”專項清理,梳理掛案53件,已辦結44件。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市公安局在全市部署開展“打團伙、壓發案、護民生”專項行動。截至目前,預警勸阻7.23萬人次,止付、凍結3.3億元。
全市金融系統深化入企幫扶,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各銀行組織成立20個工作組深入縣(市、區)實地走訪規上工業企業、省市重點項目、外資外貿企業、重點商貿企業、重點掛牌上市企業,截至4月底,已走訪2085家企業,建立了企業融資臺賬和問題臺賬,為124家企業新增投放貸款23.88億元。
市稅務局持續發力,簡化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實現企業設立一日辦結,平均退稅辦理時間由8個工作日縮短至4個工作日,電子稅務局211個事項基本實現業務全程“網上辦”。
廣宗縣行政審批局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實行遠程視頻勘查工作機制,推行“全流程線上辦理”服務。廣宗縣北塘疃鎮前舊店村地處該縣最南端,距離縣城約30公里。衛生室負責人張書云享受遠程視頻勘查服務,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審批。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信都分局在土地儲備、土地出讓、規劃審批、條件核實等環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把不動產權籍調查環節前置,實現交地與交證“零時差”。
寧晉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不斷破解制約企業發展難題,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解決省級園區外項目土地制約問題,力促重點項目早開工、早建設,重點企業早生產、早經營。
邢東新區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完善所有項目、“四上”企業三級干部包聯幫扶機制,建立動態清單,全力打造“圍著項目轉、幫著企業干”的良好氛圍。
邢臺廣大黨員干部在工作實踐中深刻領悟到,辦實事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著力點和最終落腳點。唯有做到敢于創新、勇于拓展、廣泛發動群眾、匯聚各方力量,努力探索出切實有效的發展路子,才是對“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最好踐行,才是對革命精神的最好弘揚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