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都區一季度“畝均論英雄”改革考核綜合排名居全市首位
32家參評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9.28萬元
◆對15家C類企業,不予安排新增工業用地,不新增排放指標;對5家D類企業,不予享受區級出臺的各類獎補政策
◆一季度,全區共處置閑置低效土地806.93畝;完成工業投資7058萬元,同比增長41.87%
本報訊(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董小軍)建立“畝均論英雄”分包督導工作責任制,堅持正向激勵、反向倒逼,實行專班攻堅,狠抓技改擴規……今年以來,襄都區扎實推進畝均效益提升,“畝均論英雄”改革成效顯著。一季度,襄都區32家參評工業企業稅收總額達2.698億元,畝均稅收達9.28萬元,畝均稅收同比增速124.92%,“畝均論英雄”改革考核綜合排名居全市首位。
襄都區建立“畝均論英雄”分包督導工作責任制,加大調度督導力度,形成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畝均論英雄”改革中,以“畝產效益”為指揮棒,騰退置換一批低效能、低收益項目。對15家C類企業,不予安排新增工業用地,不新增排放指標;對5家D類企業,不予享受區級出臺的各類獎補政策。一季度,全區共處置閑置低效土地806.93畝,為13家A、B類企業補貼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1184.63萬元。
該區把“技改擴規”作為推動工業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全力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目前,全區有10個在建工業技改項目,4個前期謀劃項目已申報省級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庫。一季度,全區完成工業投資7058萬元,同比增長41.87%,超年度任務目標31.87個百分點。
據悉,今后,該區將繼續用好“畝均論英雄”改革考核評價的“指揮棒”,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產業鏈思維,圍繞優勢產業鏈建設,依托京津冀產業園、中煤旭陽高端裝備產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選好“種”、育好“苗”,加快引進一批“大好高優”旗艦型項目,培植一批特色明、效益高、前景好的“小巨人”企業,推動產業上下游延伸、左右鏈配套、集群式發展,努力用最少的土地、最少的投入換取國內外最多最優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此外,全面推進規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企業上云和綠色工廠創建“三覆蓋”,按照任務目標要求,實現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加速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