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外招商隊伍打擂臺爭頭功,“五大行動”招才引智,市縣聯動提高項目落地率——
“五提”引領,招選“大好高優”項目
本報訊(記者閆麗靜郭文靜)發展靠投資,投資靠項目,項目靠招商。今年以來,我市招商工作大力弘揚“大抓落實、大干實事”工作作風,加大駐外招商力度,強化“引進落地”導向,市縣聯動提高項目落地率和實際產出率。
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雪峰說,今年,我市駐外招商建立了“五提招商標準工作法”,大力“提神”、大幅“提標”、切實“提質”、加快“提速”、重視“提效”,唯實唯先、善作善戰,力爭將一批“大好高優”項目“拼、盯、搶”到邢臺。
今年,我市高標準制定出全年招商選資任務書,全市計劃引進落地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0個,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生產性服務業項目40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現代生活性服務業項目250個;引進落地投資20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250個;全市實際利用外資計劃完成7.85億美元。
為實現中高端制造業、城市經濟等重大項目重點突破,今年我市配強駐京招商隊伍,在現駐京招商辦管理框架內增設北京中關村、天津市兩個駐地,將招商人員由110人增至580人;與此同時,駐滬、駐深招商辦也擴充了力量,全市駐外招商總人數達750人。三支駐外招商隊伍打擂臺爭頭功,塑造了誓做排頭兵、爭當領頭雁的精氣神兒。
只有項目“鱗次櫛比”,才有產業“峰巒疊嶂”。三個駐外招商辦工作定位上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良性競爭格局。
有引領性和帶動性的中高端制造產業、城市經濟項目,是拔高邢臺產業地位的關鍵。駐京招商辦正在實施的“一核三區百格千人萬項”行動中,“一核”就是以打造京津冀中高端制造業集聚城市為核心,招選京津區域中高端制造業、城市經濟綜合體和總部經濟等產業“大好高優”項目落戶邢臺。
駐滬招商辦則瞄準長三角,深挖長三角與我市主導產業相匹配的補鏈、建鏈、強鏈項目和技術,加大南資南智北移力度。
駐深招商辦聚焦珠三角,以產業鏈帶動招商,圍繞我市“3+2”主導產業和城市經濟綜合體項目布局,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基礎上發力,招引產業鏈上下游項目。
同時,我市招商部門以“奔牛出征”的氣勢謀劃了百場縣委書記縣長招商、百家邢商回歸、百家央企國企進邢臺、百家知名外企進邢臺、百家科研院所進邢臺五大專項行動,通過“引鳳筑巢”招才引智,實現產業、資本、人才進邢,推動形成高層次、全方位、多領域的項目合作新格局。其中,僅3月份,20個縣(市、區)縣委書記縣長共計外出招商近30次,考察推動項目50余個。
“重招引、輕轉化”思維,是影響項目落地的主要原因。今年,我市大力倡導“落地比簽約更重要”理念,把項目的后續跟進和落地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簽在“紙上”的項目落到“地上”,進而轉到“賬上”。
加速投資量轉化成實物量、價值量,我市不遺余力。對全市重點招商項目實行“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建立健全項目核查長效工作機制,對每個開工項目求真求實。依托全市重點項目管理“云平臺”,市商務局對全市重點簽約項目實施每周調度,每半月通報。同時,建立市縣上下聯動、內外聯動的協同機制,駐外招商提供的信息由相關縣(市、區)及時評估和選擇,及時進一步談判,對不匹配的信息由市商務局及時調劑給其他縣(市、區),由多部門協調聯動,形成了“九牛爬坡、各個出力”良好氛圍。
今年以來,我市三個駐外招商辦事處工作人員累計走訪企業10422家,獲取有效項目信息1772條,全市共對接重點項目195個,總投資609.54億元。全市新增開工入庫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2個,計劃投資104.54億元;5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27個,計劃投資74.78億元;20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42個,計劃投資19.12億元。招商內涵和業態不斷豐富,除了工業項目、農業項目外,還有城市經濟綜合體項目、樓宇經濟、新能源等領域和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