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開發區開展“大包聯、大解決、大服務”活動——
全力推動“二次創業”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本報訊(記者周林 通訊員盧達徐匯洋)市開發區首批安排實體類重點項目42個,總投資149.63億元。今年,該區省、市重點項目18個,全市排名并列第二。一季度計劃新開工項目25個,其中2月19日已開工11個,總投資20.9億元……
今年,市開發區按照全市高質量趕超發展的“主平臺、主引擎、主戰場、主力軍”定位,全力推動“二次創業”,奮力打造城市經濟創新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爭當高質量趕超發展領跑者、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為實現提神、提標、提質、提速、提效,變“跟跑”為“領跑”,市開發區扎實開展“大包聯、大解決、大服務”活動。將所有工作落實到分包區領導、分包部門和鎮辦、具體分包責任人,分包人下沉基層一線,包聯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民生實事、疫情防控、平安法治等各項工作;建立清單臺賬,明確任務目標、工作標準、完成時限、責任單位、獎懲辦法“五要素”,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今年,我們重點抓好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城市經濟創新區、宜居宜樂新城區‘三件大事’。”市開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著力以城市經濟綜合體為抓手,打造城市經濟創新區。新能源產業,以晶龍、晶澳為龍頭,做好延鏈強鏈補鏈,產值沖刺200億元;中高端裝備制造,以中鋼邢機與寶武鋼鐵合作為契機,形成冶金軋輥、核燃料裝備、高端裝備制造三大基地,產值突破100億元;應急救援產業,搶抓省政府支持產業基地建設機遇,做大做強潤泰救援、富晶特玻、益澤口罩、首力軍工等企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以城市經濟綜合體為抓手,打造城市經濟創新區。市開發區首批安排城市經濟綜合體項目21個,年度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以舊城改造為突破口,打造宜居宜樂新城區。全年安排城建項目4大類90個,固定資產總投資150億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載能力。
“號召各級干部立大格局、樹進取心、施非常策、興落實風,把講忠誠、敢擔當、善作為落實在具體行動,決不允許推諉扯皮、敷衍應付。”市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強化“領導帶頭+剛性問責”,推行領導干部帶頭講政治、帶頭抓落實、帶頭謀發展、帶頭破難題、帶頭爭第一、帶頭到一線、帶頭正風氣“七個帶頭”,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對各項工作一周一督辦、半月一調度、一月一考評;建立紅黑榜、頒發“蝸牛獎”,定期晾曬、激先促后,加強過程管理,發現問題馬上整改、立即問責,讓“要真干不要假干、要快干不要慢干、要真幫不要假幫”成為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