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去年以來,我市引進大專以上學歷人才6萬余人,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126人——
本報訊(記者張鑫 通訊員呂會杰)“原來想留在大城市發展,現在,我決定回家鄉工作!”前不久,就讀于山東某大學的邢臺籍畢業生趙曉雯,放棄在當地就業的機會,回到家鄉創業。她說,家鄉的創業就業環境越來越好,她決心在家鄉闖下一片新天地。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去年以來,我市持續實施人才集聚行動,以“千金買馬骨”的誠意廣泛招引人才。先后引進大專以上學歷人才6萬余人,柔性引進博士、正高級職稱及更高層次人才1126人,為高質量趕超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邢臺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人才是關鍵。”市人才集聚行動推進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我市聚焦高標準打造人才生態,不斷加強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文件、確立目標,為人才集聚行動指明方向。全職引進院士、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實行一事一議,探索“政府+企業”聯合引才機制,通過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不拘一格引才用才。順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創新人才引進工作模式,利用“互聯網+人才引進”,開通“邢智回邢·來邢就行”網上引才直通車,推出網上“人才廟會”,助推企業和大學生成功對接2.65萬人次。
同時,我市從人才引進培養、平臺建設、服務管理等6個方面細化20條具體舉措。市直有關單位細化方案和配套制度,構建起具有本地特色的“1+N”人才政策體系。“十四五”期間,每年將引進大專以上學歷人才8萬名。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人才作用,各級各部門堅持把創新創業平臺作為聚集人才的基礎平臺,大力實施科技研發平臺擴量提質工程,建設高質量眾創空間,為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吸引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條件。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還將深化產教融合,探索建立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機制。加大大專以上優質高等職教院校引進力度,力爭到2022年,每年新增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60家。
“強化潤物細無聲的服務,著力解決人才關心的共性問題,滿足人才期盼的個性需求。”市人才集聚行動推進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全市將持之以恒高標準打造“人才生態”,提供從工作到生活、從單一到綜合的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服務,營造近悅遠來的良好態勢。
據悉,2020年以來,我市不斷強化“人才立市、人才興市、人才強市”的理念,著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未來還將在人才服務上持續發力,搞好“媽媽式”服務,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務平臺,協調區域內教育衛生及生活服務資源,為人才及家屬提供知心、貼心、暖心服務,確保人才在邢臺生活得安心、順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