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經全體代表投票表決,確定了2021年邢臺市20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根據《邢臺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施辦法》,現予公告。
一、安全飲水工程。改造市區供水管網2000米,將26個小區18000戶接入公共供水管網;提高南水北調受水區規?;┧こ谈采w比例,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自備水井應關盡關,消納江水2.33億立方米以上。
二、綠化美化工程。完成興達路北延、太行路北延、文苑路等8條街道綠化;新建新華路與中興大街交叉口西南角游園、建設路與車站路交叉口西南角游園等10個街頭游園;實施市區四河沿線游路暢通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新增造林面積32.6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5%。
三、街道暢通工程。對新華南路、祥和大街2條城市道路進行提升改造,加快朝陽南街、長信西路、昌興街等10條小街巷建設;完成塔林南街、南貨場街等8條道路路燈建設;加快市區8座公交場站建設,優化5條公交線路;新建鋼鐵路(市三院)人行過街天橋、開元路(市博物院)人行過街地下通道。
四、供熱穩定工程。新增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新建換熱站7座,鋪設供熱管網3公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19處老舊供熱管網進行改造。
五、教育擴容提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市新改擴建學校80所,新增學位3萬個,其中,主城區新改擴建學校22所,新增學位860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7%;著力解決770名聽障、視障、智障三類殘疾適齡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啟動市特教學校遷建工程。
六、優化養老服務。完成4所養老機構配套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增加養老床位約2000張;培育20家星級養老機構和3家星級示范養老機構。
七、生態改善工程??諝赓|量綜合指數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十位;邢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實現主體完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5萬噸/天。
八、道路交通建設。新改建國省干道19公里,開工建設國道107內丘繞城段、省道342垂楊鎮至南宮威縣界段改建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對農村公路實行窄路加寬;綜合客運樞紐主體工程完工,邢臺機場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九、智慧交管建設。建設城市智能交通信號配時中心,完成市區280個路口的信號配時多時段設計,優化天一城、守敬路新興大街路口、新華北路泉北大街路口等12處擁堵點位周邊信號配時聯動,泉南大街、中興大街等12條主干道實施短線綠波控制,推廣右加直可變車道等交通組織優化,緩解交通擁堵。
十、住房保障工程。高標準、高質量改造提升總建筑面積292.87萬平方米、惠及3.4萬戶居民的327個城鎮老舊小區,規范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新開工改造棚戶區5062套,建成2793套;建設公租房500套以上,研究出臺長租房和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策。
十一、健康邢臺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購置負壓救護車172臺,保證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有一臺負壓救護車;推廣居民電子健康碼應用項目,在全市7家三級醫療機構完成電子健康碼受理環境改造及應用工作,40家二級醫療機構全部啟動電子健康碼的受理環境改造及應用工作;推廣應用“河北智慧健康”微信平臺,向市民提供預約掛號、在線繳費、報告查詢等便民服務;全市推開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護理服務,實現醫療專護、機構護理、居家護理全覆蓋;提升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實現每萬名居民擁有2.2名以上全科醫生。
十二、食藥安全工程。構建從批發、零售到餐飲的全鏈條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打造2個具有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的批發交易市場樣板;建設省級校園食品安全標準食堂20家;創建6家國家級綠色飯店。
十三、就業促進工程。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百萬農民工素質提升工程,開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3萬人,完成新型學徒制培訓1200人;拓寬就業渠道,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次,引進大專以上學歷人才8萬名,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十四、推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工建設邢臺市體育中心;完成1000個村莊健身器材的維修、更新;舉辦全民健身活動賽事100項次,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十五、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文化旅游惠民活動,發放旅游優惠券100萬張;開展“歡樂邢襄大舞臺”等各類文化惠民演出活動1000場;文化館、圖書館群眾到館服務100萬人次,流動文化車、圖書車等開展服務1000場。
十六、防災減災抗災工程。完成臨城西豎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規范提升小微企業及家庭作坊消防安全管理,創建19個市級風險治理示范點;完成圍寨河、牛尾河狹窄段主體部分拓寬改造,提升改造市區2座地道橋雨水泵站。
十七、垃圾規范處理。健全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體系,完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新建5座垃圾壓縮中轉站,改造提升42座垃圾站設備;打造1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小區,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十八、便民惠民工程。新增品牌連鎖便利店100個,新改擴建生鮮超市、農貿市場、菜市場9個,培育3家進口商品營銷中心(店);提升改造天一城梧桐街、中北世紀城、萬城新天地等20條商業步行街,打造辰光、豫東市場、新世紀廣場等10個城市商圈;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特色風情街或“夜經濟”街區,打造24小時“夜排檔”、書店、影院;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新建農村快遞服務站點1000個,行政村快遞服務通達率基本達到100%。
十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治理;完成294個村生活污水治理、1616個村提升鞏固;農村戶廁應改盡改、能改盡改;新建美麗鄉村256個。
二十、停車泊位建設。推行公共建筑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加快立體停車場建設,開發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停車位800個,向地下、邊角要空間,新增停車位10000個,進一步緩解“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