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企業項目相繼開復工,工人們搶工期、抓進度、忙生產——
新春開工忙 生產勁頭足
本報記者郭文靜通訊員何連斌喬娜 許金亭
臨西縣智能工廠內,自動化生產線在繁忙運轉;巨鹿縣重點項目施工現場,挖機、打樁機轟鳴聲不斷,加工機械車、運輸車來往穿梭;清河縣各重點企業車間內,工人加班加點滿負荷趕制訂單……
起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新春伊始,我市一批企業項目在濃濃年味中相繼開復工。各項目工地、企業車間,工人們搶工期、抓進度、忙生產,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各級各部門積極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助力實現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開門紅”。
臨西縣智能工廠“上緊發條”趕訂單
2月19日,在臨西縣河北誠為軸承公司智能化車間內,10余條全自動連線的數控機床運作聲此起彼伏,偌大的廠房內為數不多的幾名工人在巡檢。“訂單攢得太多,春節期間沒打烊,節后上班接著干。”誠為公司副總經理李保祥說。
現場負責調度的安全生產主任馬建國指著運轉的數控機床說,啟用i5智能控制系統后,年用工等成本降低了50%,而資源利用率提高了30%、產能提高了3倍以上。
“眼下,我們緊鑼密鼓地加快節奏,每月生產軸承套圈150萬件,
產量比原來增加了30%。”李保祥說,多虧智能制造給企業帶來的科技福利,i5智能控制系統投用后,產品精度提高了1倍,吸引了眾多高端客戶前來洽談合作事宜。目前已與美國鐵姆肯、瑞典SKF、德國舍弗勒、日本NSk等高端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與此同時,以生產重型機械液壓泵聞名國內、挖掘機整機供不應求的河北中偉卓特液壓科技產業園智能車間內,多個機器人手臂騰挪有序,流水生產線同樣忙得熱火朝天。
近年來,臨西縣著力引導規模企業實施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深度技改。縣財政給予設備購置資金補貼,扶持企業建設以“互聯網+制造業”為主要標志的“智能工廠”,開展“機器換人”工程,通過引進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生產設備,生產模式實現了技術控制及生產流程集成管理的信息化。
臨西縣已有32家規模企業全部建成“智能工廠”。這些“智能工廠”生產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在繁忙運轉,機器人手臂有條不紊地開足馬力趕訂單。
巨鹿縣12個重點項目建設復工忙
對康養中心開槽和場地平整、將春節前灌注的混凝土拆模、壘砌園區圍墻……2月19日,在巨鹿泰
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建設現場,70余名工人正忙碌著。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7億元,規劃建設綜合服務區、農業科技&田園康養綜合區、生態農業休閑體驗區、生態種植區、生態養殖區、有機肥加工區等六大功能分區。目前,綜合服務區和農業科技&田園康養綜合區已開工建設。
“我們已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達成合作意向,將共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科研實踐教學基地,借助該學院在生物科學、技術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助力巨鹿生物技術和有機農業發展。”公司工程部經理張利波介紹說,項目已持有自主研發專利,建成投產后將生產尿液篩查監測試劑、益生菌糖果片、富硒有機肥等。
從巨鹿縣項目辦和科工局獲悉,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該縣對春節假期期間不放假抓生產的縣級以上重點項目、規上企業、規下樣本企業給予用電獎勵,從農歷臘月三十上午8:00至正月初七上午8:00期間的用電量,按照實際用電量電費總額的20%給予獎勵,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項目開工的積極性。5個項目及19家企業員工放棄春節休假,開足馬力抓建設、抓生產。截至目前,全縣12個重點項目已開復工,其中,省市重點項目7個,縣重點項目5個。
清河縣重點企業節后復工馬力足
2月19日,在清河縣河北株冀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制年前簽訂的價值100余萬元的數控刀具訂單。
“企業已于正月初六全面開工,60余名員工全部返崗,所有設備開足馬力24小時不間斷生產,以確保能夠按時為客戶發貨。”公司負責人孫云航告訴記者。
據悉,清河縣近百家企業已于正月初七開工生產,河北天卓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與國內10余家車企形成長期配套關系,去年四季度,與上海吉利汽車廠簽訂了400萬元的供貨合同。為了按期發貨,正月初七早8點,生產車間就響起了機器轟鳴聲,工人全部吃住在公司,加班加點趕制訂單。
為保證節后開工企業安全生產,清河縣有關部門和企業屬地鎮政府都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全縣85%的重點企業開工生產后,縣主管部門和企業所在園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門服務班子,每天到企業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整治的同時,還積極協助企業做好常態化疫情防疫工作,確保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有序的生產環境,為企業如期完成訂單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