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全力保供氣供熱供電
●增供天然氣約120萬立方米,推動建成日供20萬立方米管網
●形成五分鐘搶修圈,堅持“先復電、后搶修”
●開辟電煤運輸綠色通道,電煤庫存量回升
本報訊(記者宋國強 通訊員閆立宏)連日來,市發改委面對嚴寒天氣及嚴峻疫情防控形勢,主動應對,全力保供氣供熱供電,為群眾生產生活及疫情防控提供基本保障。
針對因疫情影響燃氣運輸問題,市發改委主任先后兩次召開燃氣企業座談會,經過協調向我市增供天然氣約120萬立方米。積極推動“武安——邢臺”線建設。該管網于1月15日正式通氣,每日可提供20萬立方米管道氣,確保采暖季天然氣供應和群眾溫暖過冬。
市發改委積極應對低溫寒潮天氣和電網負荷高位運行形勢,會同國網邢臺供電公司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提前做好應急隊伍、裝備、物資準備。成立了18支540人的共產黨員搶修突擊隊,另準備了1350余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形成五分鐘搶修圈,堅持“先復電、后搶修”原則,嚴格執行規定搶修時限,確保及時響應。全力實施“保供保暖保防疫九項措施”。對市重點醫院、隔離點、核酸檢測點等防疫場所,開展供電設施特巡特護,保電隊伍網格化24小時駐守,實施“雙電源+應急發電機”雙保障。編制《疫情防控應急搶修作業指導書》,確保重點區域的用電運維保障和人員作業安全。
南宮市疫情發生以來,邢臺市熱電聯產企業電煤運輸受阻,電煤庫存量紛紛告急,嚴重威脅全市電網熱網運行安全。市發改委及時請示省發改委協調北京鐵路局、太原鐵路局在我市電廠主要電煤裝卸點增加鐵路運力;緊急協調保障電煤運輸車通行,開辟電煤運輸綠色通道,著力解決電煤保障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促使重要電廠電煤庫存量止跌回升,保障了供電供熱用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