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成立538個臨時黨支部,組織700多支黨員突擊隊參與疫情防控——
一線當先鋒 揚旗戰疫情
邢臺日報社特派南宮記者杜爍 田曉麗 苗偉
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鮮紅旗幟。疫情發生以來,南宮市成立538個臨時黨支部,組織700支黨員突擊隊,1273名機關干部下沉一線,6080名黨員參與疫情防控,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南宮市公安局內保大隊干部陳濤,父親去世忍痛返崗再出戰;農行南宮市支行靳文兵,輕傷不下火線;薛吳村鄉李張凡村馮印強為卡點執勤人員捐贈物資暖人心……南宮市以“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三亮”活動為主題,發揮基層黨員的“主心骨”作用,廣大黨員鏖戰的身影成為了南宮抗疫最亮的底色。
“面對疫情我們傾力而戰”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廣大黨員迎著寒風堅守社區、村莊出入口,登記信息、測量體溫、走訪排查,筑起一道道抗擊疫情的堤壩。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共產黨員。”大屯鄉張張馬村在村的15名黨員主動請纓,投入防控疫情第一線。老黨員陳新月主動找到該村黨支部書記白廣兵要求參加一線防控任務。黨支部考慮他身體情況,要把防控任務交給其他同志,可他堅持說:“我是咱村黨員,必須沖鋒在前。我的身體情況自己能克服,保證完成黨支部交給的任務。”村黨支部也只好把他排進疫情防控值班表。
凜冽寒風中,許許多多的黨員在社區、村莊卡口執勤。他們猶如一面面旗幟,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關鍵時刻,黨員就得上”
在筑起安全防線,當好“守門人”的同時,廣大黨員還在照顧隔離人員生活、做好生活服務保障、解決群眾難題等方面爭當先鋒。
“我是黨員,服務群眾是我的責任”。大屯鄉張張馬村老黨員張英湘,主動承擔起了該村的消殺工作,每天堅持背著七八十斤重的噴霧器全村無死角消殺。“老張啊,歇會兒吧,別累著。”每當有人這么勸時,張英湘總說:“沒事,我還能干!”
1月9日凌晨,農行南宮市支行接到南宮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下達的緊急任務:天亮前將居家隔離群眾全部轉移至集中隔離點。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抗疫戰斗迅速打響。面對艱巨的任務,黨員突擊隊樊金龍和同事們迅速挨家挨戶地通知,幾十趟下來,大家累得氣喘吁吁。“我哪也不去,就想待在家里。”在一名群眾家里,年輕的媽媽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拒絕轉移。樊金龍耐心細致講利害,苦口婆心講政策,將近2個小時的溝通終于說服住戶配合轉移。
“關鍵時刻黨員就得上。”雷明肖今年59歲,是南宮市供電公司明化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隊的一員。自1月3日起,他24小時在崗值班,白天線下巡檢,晚上整理記錄。1月8日,所里接到了支援市區隔離點臨時線路改造的任務。“低壓線路施工我熟,我去接電會更快!”當天氣溫低至零下十幾攝氏度。在現場,他扛著工器具奔走于各個房間,歷時7個多小時,累計鋪設臨時電纜800余米,加裝插座40個,整理老舊線路400余米,提前完成施工任務。
“就算再苦再累,咱也愿意”
1月14日下午,在南宮經濟開發區一個防疫物資儲備庫,開發區的幾名黨員干部正在搬運物資。“現在處于封閉管理時期,很多工人都在居家隔離,符合條件的工人數量有限。”開發區副主任馬啟超說,為了加快方艙隔離點建設進度,他們開發區的幾名黨員干部幾天來一直駐守工地。為了讓工人們專職干好技術工作,他們主動當起了搬運工。“方艙隔離點早一天干完,就能早一天救人。再苦再累,咱也愿意。”馬啟超說。
鳳崗辦事處北街居委會陳青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卡口值班,在日常防疫排查外來人員工作外,主動用自己的車輛為群眾運送抗疫物資和為群眾代購生活需用品。南宮市委組織部一線防疫黨員協調商務部門和信合商廈為東八里村村民配送蔬菜、大米、雞蛋、面粉等生活物資,有效解決東八里村村民生活物資儲備不足問題。黨員魏磊說:“在這種關鍵時期,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很光榮。”
連日來,廣大黨員針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以及居家隔離的群眾,用自身資源優勢、專業特長,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幫扶特殊群體開展代取、代買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等定向服務,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奉獻者、逆行者、堅守者……廣大黨員用一個個感人暖心的抗疫故事,傳遞著“南宮溫度”,匯聚起“南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