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河北省檔案條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建設民生檔案跨館共享服務平臺
河北日報訊(記者霍相博 通訊員邊翠萍、梅曉)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7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河北省檔案條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近年來,河北省檔案工作成效顯著,《清代獲鹿縣審冊》入選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村檔鎮管為農村檔案安家”工作受到民政部調研組高度評價,河北省靈壽縣檔案局等3家單位榮獲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據了解,《河北省檔案工作條例》于1995年實施,29年來經過了4次修正,在規范檔案的收集、管理、利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年1月檔案法修訂施行,2024年3月檔案法實施條例施行,檔案工作條例的部分內容已與檔案事業發展規劃要求不相契合、與河北省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需要對該條例進行及時跟進修改,更好地服務全省改革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笔∪舜蟪N瘯炭莆男l工委主任梁久豐介紹。
為加強檔案管理,規范檔案收集、整理工作,解決“歸什么”“怎么歸”的問題,新修訂的條例明確了歸檔范圍、移交時限、專題檔案建設等內容,強調構建檔案安全管理體系,筑牢檔案安全防線。同時,要求推進京津冀檔案資源查詢利用一體化建設,加強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以檔案事業協同發展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利民惠民是檔案部門的職責使命。為積極推動住房、醫療、學籍、婚姻、土地確權、林權改革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檔案接收進館,新修訂的條例鼓勵和支持檔案館整合民生檔案資源,建設民生檔案跨館共享服務平臺,加強跨區域、跨層級民生檔案利用合作。為方便群眾運用信息化手段查檔用檔,新增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專章,細化電子檔案移交、接收和保管的相關規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河北是紅色資源大省,如何傳承好紅色文化?新修訂的條例重點對紅色檔案資源征集、保護、研究以及開發利用進行了系統規定,鼓勵和支持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挖掘紅色檔案資源、搭建紅色檔案共享利用平臺、編輯出版紅色檔案史料、舉辦紅色檔案專題展覽,利用檔案講好河北故事。
為更好地發揮鄉村檔案在發展農業生產、保障農民權益、繁榮農村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新修訂的條例鼓勵和支持依托檔案資源拓展應用場景,開展專題研究、文獻研究、編史修志,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村通過編寫村史村志、陳列展示等方式,加強開發利用,用鄉村檔案為子孫后代留下“縷縷鄉愁”。
新修訂的條例實施后,此前出臺實施的《河北省檔案工作條例》同時廢止。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馬桂旺介紹,新修訂的條例將為加快提升檔案資源建設質量、檔案利用服務水平和檔案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發揮檔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